“好事。”
李砚秋咽下嘴里的饭。
“叔说我提的那个收购站收鱼的事,是给村里找了条活路,表扬我了。”
他话说得轻描淡写。
蒋春兰一听,脸上的担忧才散去,换上了几分自豪。
“那就好,那就好。”
李砚秋又扒了两口饭,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随口说道。
“对了妈,咱家柴火不多了,我今天让李拐子去帮忙捡点。”
蒋春兰的筷子一顿,眉头又皱了起来。
“李拐子?那个懒骨头能干啥活?你别被他骗了。给了多少钱?”
张玉梅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李砚秋伸出五个手指。
张玉梅猜道。
“五毛一捆?”
这价钱可不低了。
李砚秋摇了摇头。
蒋春兰的脸色沉了下来。
“你这孩子,咋这么不会过日子!五毛钱都够买多少东西了!”
李砚秋放下碗,看着两人,慢悠悠地开口。
“是五分。”
屋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蒋春兰和张玉梅都愣住了,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中,脸上的表情像是见了鬼。
“多……多少?”
蒋春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五分钱,一捆。”
李砚秋又重复了一遍,语气平静。
“啪嗒。”
张玉梅手里的筷子掉在了桌子上。
她看着李砚秋,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五分钱一捆柴,这……这跟白捡有什么区别?
那个李拐子,是出了名的占便宜没够,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蒋春兰也回过神来,她死死盯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全是审视和疑惑。
“秋儿,你跟妈说实话,你……你到底用了什么法子?”
张玉梅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连忙摆手。
“秋儿,这太占人便宜了,咱不能这么干。”
她捡起筷子,急急地说。
“这钱咱不花,等我把这棉衣缝完,我就上山去。捡柴火这活儿,我能干。”
李砚秋笑了。
“四嫂,这账不是这么算的。”
他放下碗,看着一脸不解的婆媳二人,压低了声音。
“我跟你们说实话。”
“老祖宗托梦教我的。”
他又把老祖宗抬了出来,说得一本正经。
“老祖宗说,这人活一辈子,最金贵的东西不是钱,是时间。”
他伸出手指,在桌上点了点。
“你想想,嫂子你花一天工夫上山,累死累活背回两捆柴。可这一天的时间,你能在家里干多少活?能歇多大会儿?”
这话让张玉梅愣住了。
李砚秋的目光转向她,语气认真。
“嫂子,你在家做饭,照顾妈,看顾大丫,你这辛劳,难道就不值钱?”
张玉梅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局促地摆着手。
“一家人,说……说啥钱不钱的,见外了。”
“一家人更得明算账。”
李砚秋打断了她的话。
“我给李拐子十五块钱,让他去弄三百捆柴火。他高高兴兴,咱家一冬的柴火都有了。”
他看着张玉梅,一字一句地说道。
“最要紧的是,嫂子你就不用再操心这事。这十五块钱,就当我提前付给你的工钱,让你在我不在家的时候,能轻省点,好好照顾咱妈。”
“我不在家?”
蒋春兰敏锐地抓住了这几个字,脸上的神情瞬间变了。
“你要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