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沉浸在方才关于各家方法论的震撼里,忍不住追问:“先生,依您看来,除了上述先贤之法,可还有何种……方法论,能助人明得失,增智慧,尤其于事后能有所精进?”
他隐约觉得,赵先生所知的,远不止于此。
嬴政虽未开口,但目光也再次聚焦于赵天成身上。
他一生行事,力求算无遗策,然亦知世事难料,若能有一套于事后查缺补漏、提升后续决策之效的方法,其价值不言而喻。
赵天成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泡在水里,慢悠悠地说道:“苏公子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刚才说的那些,多是事前谋划、事中应对的方法。但事情做完之后呢?是成了就庆功,败了就问责,然后抛之脑后吗?非也。真正能让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不断向前走的,还有一个极其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环节。我称之为——‘复盘’。”
“复盘?”扶苏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脸上露出求解的神色。
“不错,‘复盘’。”赵天成肯定道。
“这个词,原本是棋道术语。意指对弈之后,重新摆演棋局,审视每一步的得失,推敲为何如此落子,有无更优之策,从而汲取教训,提升棋力。将此理推而广之,用于万事万物,便是我所说的‘复盘’之法。其核心,便是在一事终结之后,系统性地回顾、审视、剖析整个过程,以求明得失、知因果、长智慧。”
嬴政眉头微动,他虽未闻“复盘”之名,但作为帝王,战后评议、政策反省亦非全然未有。
只是听赵天成之意,此法似乎更为系统、深入。
他沉声开口:“先生之意,可是如军中战后论功过,朝中岁末考绩一般?”
赵天成摇摇头,又点点头:“有相似之处,但不止于此。老爷子你说的,更多是论结果、定赏罚。而‘复盘’,重心在于‘过程’和‘原因’。赏罚固然重要,但若只知其果,不明其因,下次遇到类似情形,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复盘’就是要深挖下去,弄清楚‘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不仅仅是‘谁成功了’、‘谁失败了’。”
他见嬴政和扶苏都在认真听,便开始从多个角度,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和典故,详细剖析这“复盘”之法。
“这第一点,便是要尽可能客观、完整地回顾事情的全过程。”赵天成说道。
“好比史官记录史实,需得秉笔直书,不隐恶,不虚美。一场仗打完了,不能只记下‘某年某月,我军大破敌军于某地’,还得把当时的天气、地形、双方兵力部署、将领的决策过程、士兵的士气、乃至粮草补给情况,都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当年长平之战,若赵军战后能有详实记录,或许后人就能更清楚地看到,赵括替换廉颇后,具体的指挥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被动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