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话本故事?(2 / 2)

他顿了顿,让几人消化一下。

继续道:“那时候,一个强大的诸侯要想称霸,比如齐桓公,光靠兵强马壮还不够,还得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为什么要‘尊王’?因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这个名分,是最大的‘软实力’象征!你尊奉他,你就有‘大义’的名分,就能吸引其他诸侯追随你。反之,你就算再能打,也被视为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不就是‘软实力’在发挥作用吗?”

嬴政目光闪动,他自幼饱读典籍,对周室兴衰了然于胸,但从未从这个角度去解读。

经赵天成这样一点拨,那看似迂阔的“礼乐”,那虚无的“大义名分”,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力量。

“先生之意,”嬴政缓缓道。

“是让我大秦,也效仿周室,制礼作乐,行分封,以‘软实力’服人?”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毕竟,废分封、行郡县,严法度,正是他区别于前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核心举措。

“效仿?那倒不必,而且也学不来。”

赵天成摆摆手。

“周室那套,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基础上的,适合那个时代。你们现在是大一统的帝国,疆域、人口、制度都完全不同,生搬硬套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那该如何?”蒙恬急切地问。

他虽不完全理解,但也隐隐感觉到,若真有一种力量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对帝国而言,其价值或许更在万千劲弩之上。

“要建立属于大秦自己的‘软实力’!”

赵天成的语气肯定起来。

“这套东西,要基于你们现有的根基,加以引导和提升。老爷子,你想想,为什么六国虽灭,但其贵族遗民,乃至一些黔首,仍对故国念念不忘?除了亡国之恨,还有什么?”

扶苏若有所思,轻声道:“或许……是习俗?是文字?是那些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

“没错!”赵天成赞赏地看了扶苏一眼。

“苏公子说到点子上了。口音、文字、度量衡、风俗习惯、甚至吃的口味,这些日常的、浸润到骨子里的东西,构成了一个人的‘文化认同’。你强行用秦律、秦篆去取代它们,手段又过于酷烈,就如同用快刀去砍流水,水暂时被劈开,但刀一抽,水流又合拢了,甚至因为受阻而激荡起更大的漩涡。”

“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化解这‘文化认同’之阻?”

嬴政的声音低沉,他想起了东郡的陨石,想起了阳狱中赵天成对“文化认同”的剖析。

“不是化解,是‘融合’与‘引领’。”

赵天成纠正道。

“你要让天下人,包括六国遗民,乃至未来可能接触到的外族,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以‘秦’为核心的认同。这不是靠焚书坑儒能办到的,恰恰相反,那是在自毁根基。”

他坐直了身子,开始系统阐述。

“依我看,大秦的‘软实力’,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便是这‘书同文,车同轨’。”赵天成首先肯定了嬴政的举措,但话锋一转。

“不过,你们现在做得太硬,太急。文字统一,是为了交流方便,政令通达,这是好事。但能不能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比如,组织一些精通文辞的博士,不是去非议朝政,而是去用这统一的秦篆,编纂一些优美的诗赋、实用的农书、医书,甚至……话本故事?”

“话本故事?”嬴政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