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想得美!(2 / 2)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奖励军功,这整体是好的,是‘激励相容’的典范。但是,任何制度执行久了,都可能产生扭曲。我问你,按秦律,斩敌首一级,赐爵一级,赏田宅,给仆役。那如果两个士兵同时发现一个落单的敌人,他们会怎么做?”

扶苏迟疑道:“自是合力擒杀?”

“擒杀?首级算谁的?”赵天成冷笑,“更可能的是互相争抢,甚至为了独占首级而内讧动手!因为制度激励的是‘个人’斩首数量,而不是‘团队’合作取胜。这就是激励扭曲的一种表现——制度引导人们关注个人功劳,有时甚至不惜损害团队协作和整体战局。”

他继续深入。

“还有,为了首级,会不会出现杀良冒功?攻打城池时,会不会因为急于抢人头,而忽略了战术纪律,破坏了招降的可能性?长平之战,白起坑杀降卒,除了战略考量,有没有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这四十万人如果按军功计首级,赏赐起来是个天文数字,或者管理起来容易引发争抢和混乱?当然,这只是猜测,但‘军功授爵’这个看似完美的激励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绝对会产生各种设计者最初未曾预料到的扭曲行为。人们会想尽办法去满足考核指标,就是砍脑袋,哪怕这些行为可能违背了制度的初衷,增强国家战斗力,甚至损害更大的利益,比如政治上的招抚、经济上的人力资源。”

扶苏脸色越发凝重。

军功爵制是秦国的立国之本,他从未敢如此深入地质疑其潜在弊端。

但赵天成所言,绝非危言耸听。

军中争功、杀良冒功的传闻,他并非没有耳闻。

如果激励制度只鼓励冰冷的首级数字,那么人性中贪婪、残忍的一面就会被放大,而协作、仁慈等品质则被抑制。

“不仅在军中,在地方官吏的考核上,‘激励扭曲’更是常见。”

赵天成又将矛头指向文官系统。

“我之前说了,考核赋税和徭役,会导致官吏横征暴敛。再比如,如果考核一个郡守,主要看他在任期间,郡内户口增加了多少。那这个郡守会怎么做?”

扶苏思考片刻,道:“自是鼓励生育,安抚流民,使民安居乐业。”

“想得美!”赵天成嗤笑。

“更直接有效的办法呢?他可能会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百姓迁徙,甚至隐瞒人口死亡,或者想方设法从邻郡‘挖’人口过来!至于鼓励生育?那见效太慢了。他任期可能就那么几年,等不及。他的理性选择就是采用各种短期行为,甚至造假,来让户口数字看起来漂亮。至于这些行为会不会导致民怨,会不会破坏地方长期发展,那不是他首要考虑的。他关心的是考核指标,而不是指标背后所代表的真正目标——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扶苏感到一阵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