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东坡肉(1 / 2)

他转向赵天成,恭敬道,“先生既知此人,不妨与我等说说这苏东坡之事?学生对此‘东坡肉’之来历,对此‘宋朝’,对此等妙人,皆心向往之。”

蒙海看着扶苏对赵天成那近乎执弟子礼的恭敬态度,听着他那完全超出理解范围的维护之词,心中惊骇更甚,简直如同翻江倒海。

扶苏是何等身份?

始皇帝长子!

竟对这样一个口出狂言、身份卑贱的死囚如此敬重?

而且…听父亲蒙毅之前的严厉叮嘱,那无比郑重的神色,似乎也对这位赵先生推崇备至?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强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困惑暂时压过了一切,他闭上了嘴,眼睛瞪得溜圆,紧紧盯着赵天成,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花来。

李由心中的波澜远比蒙海更大更汹涌。

他父亲李斯是何等谨慎威严、深谙权术之人,竟不惜让他这个长子伪装罪名潜入这死牢,只为接近此人学习?

而长公子扶苏竟也在此,同样执礼甚恭,对其“万年之前”的荒唐言论深信不疑?

眼前这个看似懒散不羁、言行无状的囚徒,其形象瞬间变得无比神秘、高深莫测,甚至笼罩上了一层诡异的光环。

他也彻底屏息凝神,不敢再有丝毫怠慢,准备仔细聆听每一个字。

赵天成见成功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满意地咂咂嘴,又夹起一块肉,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开始讲述,那姿态不像在讲古,倒像是在街边拉家常聊八卦,偏偏内容石破天惊。

“说就说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苏东坡啊,本名叫苏轼,字子瞻,东坡是他的号,因为他后来在黄州城东一块坡地上种地盖房子,就自号东坡居士了。老家是眉州,嗯…大概在蜀郡那边吧。他爹苏洵,他弟苏辙,爷仨都挺能写文章,在那宋朝的文坛上名头响得很,合称‘三苏’,一门父子,全是词客,厉害吧?”

“这小子打小就聪明,读书厉害。二十出头就跑去参加科举考试了。那宋朝的科举,可比你们现在这举荐、征辟什么的规范多了,全国读书人都能考,糊名誊录,严防作弊,一切靠文章说话…”

赵天成随口比较了一句,又拉回正题,“那次考试的主考官是文坛大佬欧阳修,看到苏轼写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为天人,以为是自己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给判了个第二。结果拆开名字一看,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川小子。欧阳修这人还挺有风度,不但没生气,反而特别赏识他,回去跟别人夸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意思就是说这年轻人太厉害了,我得给他让出地方,别挡着他出名。”

李由是楚地人,其父李斯虽为法家代表,但楚地文化浪漫,屈原宋玉遗风犹在,李由自身对文辞亦有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