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唐朝每次录取进士也就二三十人,宋朝动不动就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包括进士和其他诸科)。‘天子门生’遍天下,皇权基础空前巩固。”
“第二,彻底废除了‘公荐’和‘行卷’!谁也不准推荐,全靠考场上的成绩说话!”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建立了一套极其严密、堪称古代巅峰的防作弊制度!”
“糊名: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全部糊起来,编号代替。阅卷官看不到是谁的卷子。”
“誊录:设立专门的誊录院,雇人把所有考卷再抄写一遍,连笔迹都统一了,防止阅卷官通过笔迹认人。然后拿抄写后的副本给阅卷官看。”
“锁院:主考官一旦被任命,立刻进入贡院,直到考试结束、录取名单确定后才能出来,与外界完全隔绝,防止请托串通。”
“搜检:考生进入贡院前,要经过严格的搜身,甚至解散头发、脱掉衣服检查,防止夹带纸条书籍。”
“号舍:考场是一人一个小单间,叫‘号舍’或‘考棚’,里面只有两块板子,当桌子当床,空间狭窄,条件艰苦。考试期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门口有兵丁看守。”
“巡绰:有监考官员不断巡逻监视。”
“复试:有时对录取者还会进行额外的复查考试。”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作弊难度极大提升,基本保证了考试的相对公平性。虽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人想方设法作弊,比如贿赂誊录手、在衣服里夹带微型书,叫‘蝇头书’、甚至把经文写在身上,但风险极高,一旦发现,处罚极其严厉比如戴枷示众、取消资格、甚至流放,震慑力很强。,当然,比不上你们犯秦法的!”
扶苏听得屏息凝神,这一系列防弊措施之周密、之严厉,远超他的想象!
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执行力和监督机制!
他几乎能感受到那贡院之中的紧张与肃穆。
嬴政眼中精光爆射!糊名!誊录!锁院!这些措施才是保证“公平”二字的铁腕!
唯有如此,才能让天下寒士相信这条上升通道的真实性!
才能将选官之权真正收归中央!
他对设计出这套制度的宋代君臣,竟生出一丝佩服之意。
李斯则在心中飞速计算实施成本:需要多少官吏参与?需要多大的场地?需要制定多么繁琐细致的流程规章?这简直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系统工程!
但其带来的政治收益——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皇权极度强化、社会流动性增加、统治基础扩大——相比之下,这些成本似乎又变得可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