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 第31章 食铁灌木,铁骨森然

第31章 食铁灌木,铁骨森然(2 / 2)

“它就像有了灵性,知道我需要什么。”李锐抚摸着剑身,眼中充满了感情,“上次在黑岩山脉遇袭,剑身在关键时刻自动弹出一道铁棘护盾,帮我挡住了致命一击——那是食铁灌木的本能防御,它记住了。”

这种“记忆”能力,源于食铁灌木与嗜铁细菌的共生基因。武器中的残留细菌虽然不再繁殖,却能作为“能量传感器”,感知使用者的生命体征和能量波动,进而影响武器中的铁元素排列,形成独特的“能量场”。

医疗站的苏清月,将这种现象称为“武器共生”:“食铁灌木武器与使用者之间,形成了类似植物与细菌的共生关系——使用者提供能量,武器则通过改变自身结构,反馈更强的战斗力,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紧密。”

基地的工匠们,开始利用这种特性,为不同异能者量身打造武器:

给火系异能者打造的“炽铁刀”,在锻造时融入了少量钢铁荆棘的基因,刀身能储存火焰能量,挥砍时会燃起高温火焰,威力比普通火焰刀强三成;给水系异能者打造的“流铁矛”,加入了涌泉灵莲的基因片段,矛尖能凝结水珠,刺中目标后会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水流;甚至给精神系异能者打造的“念铁匕”,能通过精神力控制,在短距离内悬浮飞行,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这哪里是武器,简直是使用者的一部分。”前来交换武器的石城营地使者,看着防御队员与武器配合无间的样子,羡慕不已,“我们的钢铁武器是死的,你们的食铁武器是活的。”

食铁灌木武器的“活性”,还体现在自我修复上。

普通金属武器出现缺口或裂痕,只能回炉重造;而食铁灌木武器,只需将破损处埋入含铁的土壤中,保持能量供应,武器中的植物细胞就会引导铁元素向破损处聚集,缓慢修复损伤。虽然修复速度较慢(小缺口需要三天,大裂痕需要一周),但在缺乏锻造条件的野外,这种能力能救命。

一次,防御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三阶变异兽“铁甲犀”,队员们的武器大多被犀牛角撞出裂痕。他们将武器埋在沿途的铁矿脉旁,用随身携带的能量药剂滋养,三天后返回时,武器的裂痕已经基本修复,只是修复处的暗纹与其他部分略有不同,形成了独特的“战痕”。

“这些战痕是荣誉的勋章。”队员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武器,“每一道痕迹,都记录着我们与它并肩作战的经历。”

随着食铁灌木武器的普及,基地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养器文化”。防御队员们会定期将武器带回食铁灌木林,埋在根系附近,让武器“回归母体”吸收养分;工匠们则会根据武器的使用情况,调整食铁灌木的种植土壤,为特定武器“定制”金属配方。

王铁匠的工坊里,挂着一幅《铁棘养器图》,上面详细记录了不同武器的养护方法:“长剑需埋于镍矿土,每七日一换;短斧宜浸灵莲水,每日晨露擦拭;长矛要置于通风处,避免能量淤积……”这幅图被基地的人奉为圭臬,代代相传。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铁棘工坊,王铁匠将最后一柄修好的长剑挂在墙上,与其他武器并排摆放。这些由食铁灌木打造的武器,形态各异,却都散发着金属与植物融合的独特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共生与战斗的传奇。

第四章:铁林成阵,器护山河的誓言

食铁灌木林的规模,在五年内扩大了十倍,覆盖了整个矿渣堆积区,甚至开始向黑岩山脉的其他区域蔓延。这片由暗红色灌木组成的“铁林”,不仅是基地的武器材料库,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防御屏障。

林奇在铁林边缘种植了一圈钢铁荆棘,与食铁灌木形成“双棘防御带”。当变异生物靠近时,钢铁荆棘会用尖刺攻击,食铁灌木则通过根系释放含铁血汁,形成腐蚀性的泥浆,两者配合,能有效阻挡大部分低阶变异生物的入侵。

“这是‘以铁养铁,以棘护棘’。”林奇站在防御塔上,看着双棘防御带,向身边的信众解释,“食铁灌木吸收铁元素成长,为我们提供武器;我们用武器保护铁林,让它继续净化土地——这是我们与植物的约定。”

这个约定,在一次大规模的变异兽潮中经受了考验。

数以千计的变异兽,在一头四阶“铁脊狼”的带领下,冲击世界树基地的西北防线。这些变异兽大多以金属为食,对食铁灌木林表现出强烈的渴望,防御带的压力瞬间倍增。

“启动‘铁棘阵’!”李锐的命令通过通讯器传遍防线。

早已埋设在铁林中的能量符文被激活,食铁灌木的枝条在能量引导下剧烈晃动,释放出大量含铁的粉末,这些粉末在空中形成一道暗红色的屏障,干扰变异兽的视线;同时,防御队员们手持食铁灌木武器,组成了严密的阵型——前排用铁藤矛组成拒马,后排用炽铁刀释放火焰,侧翼用铁卫剑形成掩护,配合双棘防御带,构筑起立体防线。

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当铁脊狼的头颅被李锐的“铁卫”剑斩下时,变异兽潮终于溃散。防线前的土地被染成暗红色,既有变异兽的血,也有食铁灌木的汁液,还有武器断裂的碎片——这些碎片在战后被小心地收集起来,埋回铁林,作为对武器的“安葬”。

“没有食铁灌木,我们守不住这道防线。”李锐看着手中布满缺口的长剑,声音沙哑,“是这些铁枝做的武器,和这片铁林,给了我们底气。”

战后,林奇下令在铁林中心建造一座“器魂碑”,碑身用一整块巨大的食铁灌木主干雕刻而成,上面刻满了所有在战斗中损毁的武器名称和使用者的名字。每年的防御战纪念日,基地的人都会来到碑前,献上从铁林中采摘的铁棘花,缅怀那些与武器并肩作战的岁月。

食铁灌木武器的影响力,也超出了世界树基地的范围。

周边的幸存者营地,通过学习种植食铁灌木,解决了武器短缺的问题,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一些原本敌视的势力,在共同抵御变异兽潮的过程中,见识到了食铁灌木武器的威力和世界树基地的理念,选择放下成见,结成同盟;甚至连遥远的东部联盟,都派来使者,希望能引进食铁灌木的种植技术。

林奇对此持开放态度,但提出了一个条件:种植食铁灌木的势力,必须承诺用其打造的武器,只能用于防御和对抗变异生物,不得用于自相残杀。他还派遣绿袍祭司和工匠,前往结盟势力,指导他们如何在种植食铁灌木的同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武器是用来守护的,不是用来掠夺的。”林奇在给结盟势力的信中写道,“食铁灌木扎根大地,吸收的是铁,长出的是守护的力量。我们应该像它一样,扎根家园,守护苍生。”

在他的推动下,一条以食铁灌木种植为纽带的“防御同盟”逐渐形成。从黑岩山脉到镜月湖,从废弃的钢铁厂到荒芜的矿脉区,一片片食铁灌木林拔地而起,一座座锻造坊应运而生,一把把铁棘武器被握在守护者手中,共同抵御着末世的威胁。

王铁匠的徒弟们,也带着技艺走出了世界树基地,在同盟势力中开设工坊,传授食铁灌木武器的锻造技巧。他们将《铁棘养器图》翻译成不同的方言,教当地人如何与武器共生,如何让食铁灌木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态。

“师父说,好的武器会记住守护的誓言。”一个年轻的工匠,在遥远的石城营地,为自己锻造的第一柄长剑举行“开刃礼”,他将剑尖轻触地面,如同在践行某种仪式,“我打造的剑,要像食铁灌木一样,扎根这里,守护这里。”

多年后,当天海市的大部分区域都被绿色覆盖,食铁灌木林依然在矿脉区繁茂生长。它们的枝条被不断砍伐,又不断新生,如同一个永不枯竭的武器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守护者。

林奇站在地脉榕树下,看着远方铁林的轮廓,识海中的基因之树与食铁灌木的生命能量产生共鸣。他知道,食铁灌木的故事,不仅是植物与金属的结合,更是人与自然、守护与传承的交响。而那些由铁枝打造的武器,将带着这份誓言,继续守护这片重获生机的土地,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