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电台波频(1 / 2)

队伍在林锋的指挥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弥漫着血腥味的河谷,沿着山脊线的阴影,向发现子弹壳和炊烟的那个小村庄侧后方迂回。

行军速度不快,水生带领扩大了的侦察小组如同触角般在前方数百米散开,仔细探查每一处可能埋伏的地点。经历了与“胡子”的遭遇战,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对这片陌生的黑土地充满了警惕。

林锋走在队伍中间,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环境,一边在脑中不断整合着现有的信息:简陋的地图碎片、“黑云”绺子、模糊的日伪传单、村庄的炊烟与毁损、还有那枚关键的莫辛-纳甘弹壳……线索零碎而模糊,却都指向那个村庄可能存在的联系。

“原地休息,保持静默。”在距离村庄大约还有两里地的一处茂密桦木林中,林锋下达了指令。队伍迅速隐入林中,派出警戒哨,其余人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林锋则示意报务员——一个之前在教导大队受过基础培训、略显文静的年轻战士小陈,将一直由他小心背负的那部缴获的日制九四式六号无线电台小心地取出来。

这部电台是在上海行动中从日军那里缴获的,体积重量都不小,但性能相对稳定,是队伍与外界联系、获取信息的宝贵工具。一路北上,为了避免暴露,基本都是保持静默接收状态,很少主动发射信号。

“小陈,试着调整频率,重点搜索附近区域可能的活跃信号。特别是……低功率、非正规军的呼号。”林锋低声吩咐。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既然那村庄可能与原抗联有关,而抗联后期与苏军联系密切,很可能保有电台,并沿用着某些特定的联络频率或呼号。即使他们现在归属东北民主联军,某些旧的联络习惯也可能保留。

“是,连长。”小陈熟练地架设好电台,接上备用电池(主电池早已耗尽,一路靠缴获和购买的电池艰难维持),戴上耳机,开始缓慢而仔细地旋动调频旋钮。

滋滋啦啦的电流噪音在寂静的林中显得格外清晰。队员们或坐或卧,尽量不发出声音,目光却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那部电台和小陈凝神细听的侧脸上。电台,是他们在这片广袤陌生土地上,除了两条腿和有限的侦察范围外,唯一能延伸出去的“耳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耳机里ostly是杂乱无章的静电噪音和偶尔飘过的、极其微弱且断断续续的摩尔斯电码片段,听起来像是远方的商用电报或者根本就是无法辨别的干扰。

小陈的眉头紧锁,额角渗出汗珠,长时间集中精神辨别微弱信号极其耗费心力。

林锋并不催促,他深知在这种环境下搜寻特定信号如同大海捞针。他更多的是希望电台能捕捉到一些背景信息,比如附近是否有国军或苏军的较大规模部队调动——那些电台信号通常会更强、更规律。

突然,小陈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他极细微地调整着旋钮,身体前倾,听得更加专注。

“有……有点东西……”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

林锋立刻凑近了些。其他队员也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