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大路,速度快,补给可能稍易,但与我们遭遇国民党军主力或严密盘查的概率,超过七成。以我们目前的装备和人员构成,一旦发生正面冲突,结果很可能是毁灭性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非战斗人员,“我们承受不起这个风险。”
主张走大路的同志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没能反驳。
林锋的手指又点向那条山路:“走山路,艰难,补给困难,有遭遇土匪的风险。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第一,地形复杂意味着我们更容易隐蔽和周旋,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我们手里。第二,土匪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以利用其内部矛盾,甚至必要时,以打促和,杀出一条路。第三,也是最关键的……”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是东北腹地,而不是在辽西走廊就和敌人拼消耗。保存力量,隐蔽接敌,才是上策。山路虽然难走,但更可能让我们达成战略目的。”
他最后总结道:“我认为,应该走山路。风险可控,目标明确。”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林锋的分析条理清晰,利弊权衡直指核心,尤其是那句“保存力量,隐蔽接敌”,说到了支队领导的心坎里。
“我同意林锋同志的意见。”支队领导最终拍板,“走山路!通知下去,做好应对更艰苦环境的准备!侦察队前出范围再扩大五里,重点侦察山路入口及两侧高地情况!”
“是!”
命令下达,队伍开始转向,朝着那条更加坎坷未知的山路进发。
站在岔路口,看着队伍缓缓没入丘陵的阴影之中,林锋深吸了一口塞外冰冷的空气。
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或许正是历史上无数支奔赴东北的部队曾经走过、或未能走通的无数条小路中的一条。每一个岔路的选择,都可能导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带着这支队伍,在这历史的迷雾中,踏出一条生路。
前路山高林密,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