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回声(1 / 2)

绣房的木门挂上铜锁那天,盛渔村的凤凰花刚开了第一茬。

门楣上的匾额是李逍遥亲手刻的,“凤语轩”三个字刻得歪歪扭扭,却被凤辞用金漆描了边,在阳光下闪着暖光。梁上的护族纹随着海风轻轻晃动,是李逍遥爬了三回脚手架才钉牢的,布片里掺了清浊玉的粉末,风一吹,竟泛出淡淡的金红,像有只凤凰在梁上振翅。

“王婶的孙子满月帕,绣好了吗?”李婶婶端着刚蒸的米糕走进来,看见绣架上摊着块明黄的缎子,上面的凤凰正衔着颗明珠,珠光是用海珠磨的粉调的,在暗处也亮得温润。

凤辞的银线在明珠旁打了个结,耳后的银纹泛着浅浅的粉:“还差颗‘平安扣’。”她指着帕子角落的空位,“等会儿让逍遥去滩涂捡块圆石,刻了字缝进去。”

李逍遥正蹲在墙角磨剑,铁剑在青石上蹭出“沙沙”的响,剑穗上的凤凰结被他摸得发亮。听见这话,他忽然把剑往地上一顿:“刻啥字?‘李逍遥护’?”

“刻‘凤语轩’。”凤辞笑着扔过去块碎布,“让他知道,这帕子是从咱绣房出去的,有护族纹照着,妖魔鬼怪都不敢近身。”

小蛮趴在绣架旁,正用苏衍留下的海珠练“凝光术”。她的指尖在海珠上划着,珠子忽明忽暗,映得她脸上的绒毛都镀了层银:“阿辞你看!我能让珠子亮半个时辰了!”海珠的光里,隐约能看见只小小的狼崽影子,是她偷偷用银线缠上去的。

“再凝神些。”凤辞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调整角度,“当年我娘教我凝光时,总让我盯着凤凰花的花蕊——那里的光最稳,像人心底的念想。”

话音刚落,绣房的门忽然被风吹开,铜锁“哐当”撞在门板上。梁上的护族纹剧烈晃动起来,金红光里竟浮现出片模糊的影像:锁妖塔的断龙石前,李三思正用剑挑开凤后的发丝,凤后耳后的银纹亮得像团火,手里的凤印与他的铁剑相抵,发出“叮”的脆响。

“是李伯伯和凤后!”小蛮的海珠“啪嗒”掉在地上,影像里的凤后忽然转过头,眉眼间的痣清晰可见,正对着他们的方向笑,“她在看我们!”

影像随着风停渐渐散去,只留下梁上的护族纹还在发烫。李逍遥捡起海珠,忽然发现珠子里的狼崽影子旁,多了个小小的凤凰花印记,像有人用针绣上去的。

“刚才那是……”他的声音有点发颤,想起爹日记里写的“锁妖塔的灯,不如盛渔村的灶火暖”。

凤辞的指尖抚过梁上的木痕,那里还留着李逍遥刻护族纹时的凿印:“是清浊玉的回声。”她从绣架下摸出个锦盒,里面是埋在滩涂的清浊玉,玉身的纹路比之前更亮了,“它能映出与玉气相连的过往,就像镜子照出影子。”

傍晚收工时,王老大的媳妇抱着孙子来取帕子。孩子刚满百日,穿着凤辞绣的“凤凰肚兜”,小手攥着块平安扣——正是李逍遥从滩涂捡的圆石,上面刻着“凤语轩”三个字,边缘被凤辞用银线缠得圆润,不会硌着孩子。

“这帕子真香!”王婶凑过去闻了闻,“是凤凰花的味?”

“掺了点花汁在浆水里。”凤辞笑着帮孩子理了理肚兜,“能安神,夜里少哭闹。”

孩子忽然抓住凤辞的衣角,咯咯地笑起来,小手往她耳后抓——那里的银纹正在夕阳下泛光,像颗会动的星子。王婶啧啧称奇:“这孩子认亲呢!怕是知道凤丫头是贵人。”

送走王婶,李逍遥忽然指着绣房的窗纸:“你看那影子。”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出梁上护族纹的影子,竟与爹日记里画的小像重合了——凤后坐在绣架旁,李三思蹲在地上磨剑,脚边的狼崽正啃着块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