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难当头的巨大压力下,孙太后同意了于谦等人的请求,下旨令郕王朱祁钰正式监国。”天幕上,朱祁钰坐在御座上,脸色依旧带着几分不自然的苍白和惶恐,但眼神中已多了一丝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这个位置,对朱祁钰而言,绝非美差,而是烫手山芋,甚至是火山口。”朱迪钠分析道,“他从未受过储君教育,也毫无政治经验。哥哥生死未卜,强敌兵临城下,国家危如累卵。他是被时势,被于谦等大臣,硬生生推到这个位置的。”
画面中,朱祁钰听着下方大臣的奏报,手指紧张地抠着龙椅的扶手,额角甚至有细密的汗珠。
“他能信任谁?他能依靠谁?他做出的决定,会不会葬送祖宗基业?这一切,都沉重地压在这个年轻人的心头。”“熬夜会秃头”感慨道,“这简直是地狱开局。”
“然而,就在朱祁钰初次主持朝议,商讨如何应对危局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震惊了所有人!”朱迪钠的语气变得急促。
画面转向朝堂。大臣们正在激烈争论如何处置王振余党。群情激愤,尤其是那些在土木堡失去了父兄、师友的官员们,将怒火集中到了王振的党羽身上。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王振的得力干将之一,站了出来,呵斥百官,维护王振!”天幕上,马顺趾高气扬,态度嚣张。
“他这个举动,如同火星掉进了炸药桶!”朱迪钠描述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给事中王竑突然暴起,一把抓住马顺的头发,厉声怒吼:‘奸贼!尔曹罪当死,今日犹敢如此!’”
“随即,愤怒的百官一拥而上,拳脚相加!他们积压了太久的恐惧、愤怒和屈辱,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画面中,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大臣们,此刻如同狂暴的狮子,围着马顺疯狂殴打。靴子、笏板、拳头,雨点般落下。马顺起初还挣扎叫骂,很快便没了声息。
“混乱中,又有两个王振的党羽毛贵、王长随被当场打死!”朱迪钠补充道,“庄严的朝堂,瞬间变成了修罗场。鲜血染红了左顺门的地砖。”
“我靠!文武百官当场打死锦衣卫头子?!这……这也太猛了!”“一根小辣椒”惊呆了。
“这是压抑到极点的总爆发啊!”“逻辑鬼才”分析,“但也说明朝廷的秩序已经濒临崩溃。”
奉天殿前,朱元璋和朱棣都看得愣住了。百官在朝堂上公然殴杀大臣,这是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混乱景象。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既痛恨宦官专权至此,也震怒于朝纲的败坏。
“面对这完全失控的场面,年轻的监国朱祁钰吓得脸色惨白,起身就想逃跑。”天幕上,朱祁钰惊慌失措,几乎要从御座上跌下来。
“关键时刻,于谦排开众人,挤到朱祁钰身边,用力按住他的手臂,沉声道:‘殿下请留步!马顺等人罪当死,打死勿论!请殿下即刻下旨,安抚百官!’”
于谦的冷静和果断,像一盆冷水,让混乱的场面稍微稳定下来。朱祁钰在于谦的扶持下,颤抖着声音宣布马顺等人该死,不予追究。
“这场血案,虽然暴力,但也彻底清算了王振在朝中的核心势力,为主战派扫除了内部障碍。”朱迪钠总结道,“而于谦的临危不乱和朱祁钰最终采纳建议的姿态,初步确立了这对‘监国-大臣’组合的权威。大明的中枢,在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混乱后,终于开始艰难地凝聚力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