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86章 李景隆的“本事”与精明

第86章 李景隆的“本事”与精明(1 / 2)

天幕上,画面转向了南京城,建文朝廷内部。

朱迪钠解说道:“李景隆在北平城下损兵折将,更将海量物资拱手送给燕王,如此惨败,自然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御史言官们的弹劾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向内阁,要求严惩这位丧师辱国的大将军。”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让天幕下的众人再次见识到了李景隆的“能耐”。

“面对汹汹物议,李景隆并未惊慌失措,”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荒谬感,“他迅速上书朝廷,为自己辩解。在奏章中,他极力强调客观困难,将战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朝廷后勤不力,粮草调配不足,导致军心不稳,才给了燕军可乘之机!而他本人,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将大军主力完整地带回,已经是竭尽全力,功大于过了!”

这番颠倒黑白、避重就轻的说辞,配合着李景隆曹国公的身份以及与皇帝的特殊亲缘关系,竟然……似乎起到了作用。

“哈哈哈!”天幕下,奉天殿前,几位与李文忠相熟的公侯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围到李文忠身边,半是玩笑半是挖苦地说道:

“李公爷,了不得啊!你这儿子,可比你强多了!”

“就是!瞧瞧这手欺上瞒下、颠倒黑白的本事,玩得多溜!你要是能有你儿子这一半的本事,凭着你和陛下的关系,何至于……”

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很明显——何至于只是个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逾越的曹国公?

李文忠的脸瞬间胀成了猪肝色,羞愤交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一生戎马,为人虽然也有些心思,但总体上还算正直,何曾想过自己的儿子未来会是这样一副德行?

他昨天看完天幕就怒火中烧,想去把那个混账小子揪出来狠狠教训一顿。

可那小子……李文忠心里更是气闷,那小崽子机灵过头了!昨天一看天幕风向不对,连夜就从他曹国公府跑没影了!后来才得知,他竟然是跑到宫里,躲到马皇后那边去了!还美其名曰“不放心雄英弟弟,要去陪着”!这心眼,真是全长歪了!尽用在怎么逃避责罚和讨好卖乖上了!

天幕上,朱迪钠继续讲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建文皇帝和他倚重的谋士们,即网友戏称的‘建文四傻’,又一次轻易相信了李景隆的辩解。他们不仅没有追究其战败的责任,反而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是朝廷后勤拖了后腿。”

画面中,建文朝廷再次忙碌起来,从全国各地更拼命地调集粮草、征发民夫,准备为李景隆凑齐下一次平叛所需的物资,显然打算让他再次挂帅。

看到这一幕,天幕下的太子朱标,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他转向自己的父皇和母后,声音带着难以言喻的苦涩和疲惫:

“父皇,母后……儿臣现在觉得,将允炆那孩子早早送去凤阳皇觉寺,真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作为一个父亲和教育者的失败感,“这孩子,不仅不适合当皇帝,恐怕……连一个安分守己的亲王都当不好。以后,就让他在佛祖跟前,老老实实地念念经,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吧。这江山社稷,这朝堂争斗,他……他担不起啊。”

朱标的话,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砸在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心上。他们看着天幕上那个被臣子轻易蒙蔽、一错再错的未来孙子,再听到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说出如此灰心丧气的话,一时间,竟也无言以对。

一种对未来的巨大悲观情绪,在皇室最核心的三人之间无声地蔓延开来。

天幕上,网友们对李景隆的讨论愈发热烈。

【网友“职场生存学”发言:抛开立场不谈,李景隆确实有本事啊!五十万大军,里面既有郭英这样的开国老将,又有瞿能父子这样的刺头悍将,他不仅能稳住局面,还能完美执行‘坑朝廷、助燕王’的战略,这协调能力和掌控力,不比打一场胜仗容易!这是把‘吃里扒外’干成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