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多精明一个人,深知帝王心术,岂敢接这个话茬?他连忙躬身,头都快低到地上去了,语气惶恐却坚定:“陛下折煞老臣了!高炽、高煦,无论他们未来如何,那都是陛下的龙孙,身上流的是陛下的血脉!老臣……老臣一家,只是托陛下洪福,侥幸联姻天家罢了。”他又把功劳和焦点都推回了朱元璋身上。
然而,站在朱元璋另一侧的太子朱标,此刻心里却颇不是滋味。他听着天幕上对侄子朱高炽天花乱坠的吹捧,又听到自己父皇对徐达那半真半假的“羡慕”,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尴尬涌上心头。
他不由得想起民间那句俗语:“老人有了孙子就忘记了儿子。”难道……在未来,不仅是四弟朱棣能力出众,连四弟家的儿子都如此耀眼,以至于他这个苦心培养多年的太子,在父皇心中……其实也并非不可替代?这个念头如同一根细刺,悄然扎进了朱标的心底。
他看着天幕上那个被神化了的“胖侄子”形象,再想想自己那个尚在幼年、未来命运多舛的长子朱雄英,以及那个被天幕预言会接自己班,却又似乎能力不足的次子朱允炆,一时间,心乱如麻。
就在天幕上对朱高炽的赞誉几乎要形成一边倒的浪潮时,总有不走寻常路的网友跳出来,试图将聚光灯转向另一个人。
【网友“悲情英雄爱好者”发言:喂喂喂!你们能不能别总盯着朱高炽了?说起来,他弟弟朱高煦才是最可怜的那个好吧!】
【网友“战功统计员”立刻跟上:就是!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中,“天策上将”朱高煦屡次充当救火队长,在关键时刻冲锋陷阵,屡建奇功!白沟河之战、浦子口之战,哪一次不是他力挽狂澜?说靖难成功的战功有一多半要归他,一点都不夸张!】
【网友“命运弄人”感叹:可惜啊,时也命也。他有一个太厉害的哥哥,一个能力超群、地位稳固的太子哥哥。他所有的浴血奋战,所有的汗马功劳,最终似乎都只是为他哥哥的皇位做了嫁衣。想想真替他憋屈!】
这些为朱高煦叫屈的言论,立刻引发了一番新的讨论。天幕下的朱棣,听到自己另一个尚未出生的儿子竟如此勇猛,在未来的“靖难”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眼神不由得亮了一下,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因为他听到了“可怜”、“憋屈”这样的字眼。
讨论很快从历史的同情转向了天马行空的假设。
【网友“历史小说家”兴奋地发言:兄弟们,我最近正在构思一个小说!假设一下,如果把朱高炽那套隐忍、腹黑、搞后勤、稳朝政的能力,完全移植到李建成身上,让朱高炽穿越成李建成,你们觉得会怎么样?】
这个脑洞一开,立刻引爆了弹幕:
【网友“玄武门IF线”接话:那还搞个屁的玄武门之变啊!就李世民秦王府那点家底,够朱高炽玩的吗?我估计仗都不用打,光靠政治手腕和经济封锁,就能把李世民逼到墙角。】
【网友“大唐后勤危机”调侃:李世民还想学他爹搞突然袭击?怕是还没到玄武门,就发现自己府上快断粮了,手下将领的赏赐迟迟发不下来,老婆孩子的用度都被克扣了。】
【网友“终极吐槽”一锤定音:真要是朱高炽成了李建成,李世民最好的结局就是乖乖交出兵权,老老实实当个富贵王爷,说不定还能得个善终。想搞事变?最终下场怕是只能做成一道名菜——‘瓦罐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