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鸡?!”朱元璋听到这个戏谑又带着残酷意味的比喻,眉头狠狠一跳。他虽然不太清楚这个梗的具体出处,但结合上下文,也能猜到绝非什么好下场。他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朱棣,心里嘀咕:老四这家里都是些什么妖孽?一个胖太子能把国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把勇猛如“天策上将”的弟弟压制得死死的?甚至被网友拿去跟李世民掰手腕?
朱棣此刻的心情更是五味杂陈。天幕先是把他的嫡长子夸上了天,几乎掩盖了他这个“永乐大帝”的光芒(虽然他现在还不是);现在又把他另一个儿子形容成勇冠三军却结局悲情的猛将。这让他对未来既有些莫名的期待,又涌起一股深沉的忧虑。儿子太能干,似乎也不是什么纯粹的好事啊!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消化着这些骇人听闻的“家事”,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他环顾左右,目光扫过沉稳的太子朱标,又掠过一脸懵懂的年轻朱棣,再想想天幕上那两个还未出世就已“声名远播”的孙子,不禁喃喃道:
“这后世人的嘴,真是比刀还利,比戏文还热闹。咱老朱家这点事,算是被他们琢磨透了……”
天幕上的话题,如同脱缰的野马,从朱高炽兄弟又蹦跳到了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的生育能力和后代质量上。
【网友“优生学专家”发言:来来来,我们做个对比。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可谓枝繁叶茂。而成祖朱棣呢,儿子只有三个。但是!就这三个儿子,随便拉出来一个,无论是文治武功的朱高炽,还是勇猛善战的朱高煦,哪怕是看起来相对平庸的朱高燧(其实也不简单),其能力和影响力,感觉比太祖爷爷另外那二十五个儿子加一块都厉害!】
【网友“结论帝”总结:所以说,这生孩子啊,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得看质量!质量不行,生一窝也是白搭,搞不好还内斗消耗;质量高了,三个顶二十五个!】
这赤裸裸的对比,让端坐于奉天殿内的朱元璋脸色瞬间黑如锅底。他下意识地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自己那些已经出生和即将出生的儿子们,虽然此刻大多年幼,看不出所以然,但被后世之人如此贬低,心里那股无名火“噌”地就冒了上来。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跪在
立刻有网友为朱元璋“其他儿子”找补,但补着补着,焦点又歪了:
【网友“公平秤”发言:楼上也不能这么说,不是老朱的其他儿子不行,实在是朱棣这一支太逆天了!老子是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儿子一个是千古仁君(潜在),一个是绝世猛将,就连最差的老三也不简单。这配置,放眼历史也没谁了。】
【网友“幕后功臣”紧接着爆料:说到逆天,不得不提他们的母亲——徐皇后徐妙云!这位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女,史上最稳的两个皇后都出在了大明!你们想想,她生的三个儿子,高炽、高煦、高燧,抛开结局不谈,单论能力和素质,随便哪一个拎出来当皇帝,感觉都没啥大问题!这叫什么?这叫核心竞争力!徐皇后就是朱棣这一支的定海神针!】
“天命之女”!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奉天殿内魏国公徐达和燕王府内的燕王妃徐妙云心中同时炸响!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心里“格蹬”一下,瞬间凉了半截。
上一个被天幕隐约提及与“天命”沾边的是谁?是那个太子次妃吕氏!结果呢?她下场凄惨,“都不知道埋哪里了”。如今这“天命”的帽子扣到了徐家女儿头上,这哪里是荣耀,分明是催命符!
徐达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小心翼翼地用眼角余光瞟向御座上的朱元璋,心脏砰砰直跳,生怕皇帝陛下因此对徐家、对自己的女儿产生什么不好的猜忌。
好在,朱元璋似乎还沉浸在对自己儿子质量被贬低以及那两个“逆天”孙子的复杂情绪中,眉头紧锁,暂时没有将锐利的目光投向徐达这边。徐达暗暗松了口气,但心中的警铃却丝毫未减。
网友们的脑洞一旦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