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粗、更亮的电火花瞬间迸发,蓝白色的光芒照亮了凌薇的眼眸。就在这一瞬间,她清晰地感知到,星辉石内部那近乎枯竭的能量场,竟极其微弱地波动了一下!像沉睡的湖面被投入一粒细沙,泛起一丝转瞬即逝的涟漪,却真实得不容置疑!
有效!真的有效!凌薇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她强忍着欢呼的冲动,继续维持着电火花的刺激。那微弱的波动持续着,像即将熄灭的烛火被微风轻轻吹动,虽然没能壮大,却也不再是之前的死寂。
半个多小时后,感应圈开始发烫,凌薇才恋恋不舍地关闭电源。星辉石重新恢复平静,但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内部那丝微弱的活性被保留了下来,像种子在土壤里悄悄扎根,不需要外界刺激,也能维持极低水平的“苏醒”状态。
凌薇握紧星辉石,指尖传来的微弱温热,像一束光,照亮了她探寻真相的道路。这一步虽然微小,却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在星际使命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凌薇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丝毫没察觉,宿舍楼下的阴影里,一道目光正透过窗户,牢牢锁定着她的房间。刘启明收起手中的望远镜,镜片反射着冰冷的月光,他转身离开,脚步轻得像猫,没有惊动任何人。
回到办公室,刘启明摊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速滑动,一份关于凌薇的详细报告渐渐成型。从提出材料快速评估方法论,到解决特种钢冶炼难题,再到火灾中异常冷静的表现,最后到索要感应圈的“怪异”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被记录在册,像一幅完整的“观察画像”。
“目标人物展现出跨领域、高深度的技术洞察力,其知识体系与现有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完全不符,存在重大疑点。行为模式矛盾:一方面积极为研究所贡献技术,推动项目进展;另一方面存在无法解释的个人行为(如索要无关实验设备),疑似在进行秘密研究。”
刘启明的笔尖顿了顿,继续写道:“综合评估,目标人物能力价值极高,对国防军工研发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潜在风险同步提升。建议:一、提升其保密权限与安全保护等级,将其纳入核心技术人才库;二、对其知识来源的背景调查转入隐蔽阶段,避免打草惊蛇;三、安排高级专家,以‘技术交流’名义对其进行非正式心理与技术评估,进一步探明其知识边界与思维模式。”
报告写完,刘启明通读一遍,确认无误后,通过保密线路发送给了上级。他知道,这份报告一旦被批准,对凌薇的策略将从“观察使用”彻底转向“控制使用”,而那场看似普通的“技术评估”,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深度试探”。
第二天清晨,凌薇还在梳理昨晚的实验数据,王副主任就敲响了宿舍门。他脸上带着奇怪的神情,既有几分恭敬,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郑重,像在传递什么重要消息。
“凌顾问,有个事跟你说一下。”王副主任压低声音,凑近了些,“下午所里要开个内部技术研讨会,规格挺高的,是关于未来电子计算机发展方向的设想性讨论。李书记和上面来的领导都点名了,希望你也能参加,听听你的看法。”
“电子计算机?”凌薇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这正是她之前碰壁的领域,也是她渴望突破的“时代壁垒”。高层突然邀请她参加这种级别的研讨会,绝非偶然。
这像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她接触计算机领域的核心专家,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能推动这个时代的技术进程。可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那场“设想性讨论”,很可能是针对她的“知识测试”,而那位从未露面的“高级专家”,或许就是来评估她的人。
答应,意味着要在更高层级的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异常”;拒绝,又会错失接触核心领域的机会,甚至可能引起组织的怀疑。凌薇的大脑飞速运转,像在走一盘凶险的棋局,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平静的笑容:“好,我一定准时参加。能和专家们交流学习,是我的荣幸。”
她知道,这场研讨会,不仅是对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她身份秘密的“终极试探”。她必须全力以赴,像走钢丝般在“展露能力”与“隐藏秘密”之间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凌薇的脸上,她的眼神坚定,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新的考验,已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