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刚过盐池,风里就飘来了羊肉的香。秦小鱼把车窗摇到底,185的身高让她能轻易够到窗外掠过的沙枣枝,米白色的棉麻衬衫被风灌得鼓鼓的,像只展翅的鸽子。她手里捏着张泛黄的攻略,是宁夏本地同事手写的,从吴忠手抓羊肉到中卫蒿子面,连哪户农家的羊杂碎加了独家香料都标得清清楚楚。
“闻到没?是盐池滩羊的味儿!”她侧过脸,阳光把她的睫毛照成金色,鼻尖沾着点沙尘,却丝毫没影响眼里的亮。她今天穿的牛仔裤裤脚卷着边,露出脚踝上的小红绳,走在路上时,臀部被布料裹出的圆润弧度总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她总说自己是“微胖界的标杆”,可这该丰腴的地方绝不纤瘦,该利落的地方绝不拖沓的身段,分明是老天爷偏心的杰作。
我握着方向盘笑,看她在攻略上“盐池滩羊”四个字旁边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再往前开二十公里,就到同事说的那家老店了。”
“那还等什么?”她拍着我的胳膊,衬衫袖子滑下去,露出小臂上晒出的健康麦色,“我昨晚就梦见手抓羊肉了,白花花的肉蘸着蒜泥,香得我口水直流。”
盐池的老馆子藏在巷子深处,土坯墙围着个小院子,门口拴着只懒洋洋的黄狗。老板是个红脸膛的老汉,见我们来,掀开黑黢黢的锅盖,蒸腾的热气裹着羊肉香瞬间漫了出来——锅里的滩羊肋排浮在清亮的汤里,肉皮泛着象牙白,骨缝里的血丝刚褪尽,正是最嫩的时候。
“就来这个,三斤!”秦小鱼指着肋排,眼睛都直了,“再要碗羊杂碎,多加辣油!”
老汉应着,用铁钩子捞出肋排,放在案板上“咚咚”剁开,大块的羊肉带着骨头堆在粗瓷盘里,只撒了层细盐。秦小鱼不等装盘,伸手就捏了块小的,烫得指尖在掌心乱搓,却还是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
“我的天!”她含糊不清地说,眼睛瞪得溜圆,“这羊肉怎么一点膻味都没有?像在吃奶油!”滩羊的肉质确实细嫩,纤维里都浸着奶香,靠近骨头的地方带着点筋,嚼起来咯吱作响,越嚼越香。
我学着她的样子蘸了点蒜泥,辛辣的味道刚一碰到舌尖,就被羊肉的鲜甜中和了,只剩下满口的醇厚。老汉端来羊杂碎时,秦小鱼又被那红亮的辣油吸引了——羊杂切得细碎,混着粉丝和豆腐泡在汤里,上面飘着翠绿的香菜,辣油在表面浮成金红色的花。
“这辣椒油绝了!”她吸溜着粉丝,鼻尖冒汗,却还是把汤喝得见底,“香而不燥,辣得过瘾,一点都不呛嗓子。”
老汉蹲在门口抽旱烟,看着我们笑:“我们盐池的羊,吃的是甘草、苦豆子,喝的是盐碱地的水,肉才这么香。羊杂碎的辣油是用本地的线椒炸的,加了十几种香料,熬了三个钟头呢。”
秦小鱼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当她品尝到羊肝时,眼睛突然一亮,惊喜地叫道:“哇,这个肝好嫩啊,而且一点腥味都没有!”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羊肝,轻轻地放入我的碗中,仿佛这是一件珍贵的礼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羊肝的油汁不小心滴落在了我的手背上。
秦小鱼见状,急忙放下筷子,拿起一张纸巾,迅速地擦拭着我手背上的油渍。她的动作轻柔而迅速,生怕会弄疼我。
就在她擦拭的瞬间,我感觉到她指尖的温度,那温度如同小火苗一般,微微发烫。这短暂的接触让我有些不自在,但同时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涌上心头。
离开盐池时,后备箱塞满了老汉给的滩羊肉:“带回去煮着吃,跟在店里一个味儿。”秦小鱼抱着真空包装的肉,笑得像偷到糖的孩子:“晚上到吴忠,咱们自己煮火锅!”
吴忠的民宿有个小厨房,秦小鱼系着围裙忙前忙后,把滩羊肉切成薄片,又买了本地的蒿子秆、沙葱和土豆。“你看这沙葱,”她举着把翠绿的细葱,“像迷你版的葱,听说凉拌着吃最香。”
她拌沙葱时只放了盐、醋和香油,却清爽得让人惊喜,嚼起来咯吱咯吱的,带着点草原的清香。火锅烧开时,滩羊肉片在汤里涮几秒就熟了,卷着麻酱送进嘴里,嫩得像要化在舌尖。
“比在店里吃更嫩!”秦小鱼吃得满嘴流油,下巴沾着的麻酱像小胡子,“早知道自带火锅来了,能省多少钱。”
我帮她擦掉下巴的酱,指尖触到她温热的皮肤:“下次咱们带个卡式炉,走到哪吃到哪。”
“好啊!”她眼睛一亮,往我碗里夹了片带脆骨的肉,“这个给你补补,看你最近瘦了。”
第二天一早,秦小鱼拽着我去吃吴忠早茶。馆子比想象中热闹,本地人围坐在桌边,面前摆着盖碗茶、羊肉臊子面、牛肉饼,还有一碟碟的酱菜。秦小鱼学着别人的样子,把盖碗茶的盖子掀开个缝,抿了口说:“这三泡台比甘肃的甜,桂圆和红枣放得多。”
羊肉臊子面端上来时,秦小鱼被那红亮的臊子惊到了——羊肉丁炒得油亮,混着胡萝卜丁和土豆丁,浇在筋道的面条上,撒点蒜苗,香得人直咽口水。她挑起面条吸溜着,辣得嘶嘶吸气,却还是说:“这臊子炒得太香了,羊肉丁一点都不柴,胡萝卜甜丝丝的。”
牛肉饼是现烤的,外皮酥脆,里面的牛肉馅混着洋葱,咬一口油汁直流。秦小鱼用纸巾擦着嘴角:“跟平凉的牛肉饼不一样,这个更软一点,馅更足。”
吃完早茶,我们去逛吴忠的集市。秦小鱼被摊位上的酿皮子吸引了,米黄色的酿皮裹着红油,上面放着黄瓜丝和面筋。她买了一份,站在路边就吃了起来,辣得直跺脚:“这酿皮比西安的更筋道,调料里加了芝麻,香得很!”
集市尽头有卖油香的,金黄的油饼炸得鼓鼓的,秦小鱼买了个撒糖的,咬了一口说:“像甜味的炸油饼,更松软,配着三泡台刚好。”
下午往中卫去时,秦小鱼在车上翻着攻略,忽然指着“蒿子面”三个字说:“这个要尝尝,据说是用野生蒿子磨成粉和的面,带着点清香味。”
中卫的蒿子面果然没让人失望。面条细得像线,却根根分明,浇着羊肉臊子和鸡蛋卤,撒点韭菜。秦小鱼挑起面条,说:“这面看着细,嚼着却有韧劲,蒿子的清香味在嘴里慢慢散开,一点都不冲。”
老板说:“蒿子面是我们中卫的非遗,春天采的蒿子最香,磨成粉和在面里,既好吃又败火。”
秦小鱼听得入迷,又点了份炒疙瘩。面团切成小方块,和羊肉丁、西红柿、青椒一起炒,红亮油润。她用勺子舀着吃,说:“这疙瘩比北京的炒疙瘩小,更入味,羊肉丁炒得焦香。”
傍晚去沙坡头时,秦小鱼换上了条红色的长裙,站在沙漠边缘拍照,裙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朵盛开的花。她举着手机自拍,忽然喊我:“快来!跟沙漠合个影!”
我走过去站在她身边,她踮脚把胳膊搭在我肩上,长裙的领口往下滑了滑,露出点胸前的曲线。“你看,”她把照片凑到我眼前,“红裙子配黄沙,多好看。”
从沙坡头出来,我们去吃中卫的手抓羊肉。和盐池的不同,中卫的手抓羊肉更注重调味,煮的时候加了当归、枸杞,肉香里带着点药香。秦小鱼啃着羊腿,说:“这个有药膳的香味,更滋补,适合冬天吃。”
晚上住在中卫的农家院,老板娘给我们做了羊肉搓面。把面团搓成细条,煮熟后加羊肉汤、羊肉丁、土豆和青菜,像碗浓稠的汤面。秦小鱼喝着汤,说:“这搓面比蒿子面粗,更有嚼头,汤里的土豆炖得像泥,太香了。”
老板娘笑着说:“我们中卫人冬天就爱喝这个,暖身子,一碗下去浑身都热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