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秦小鱼与我的日常 > 陇原食记:在黄土与麦香间嚼出千年味

陇原食记:在黄土与麦香间嚼出千年味(2 / 2)

然而,真正令人惊叹不已的当属靖远羊羔肉了。经过一番寻觅,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家由当地牧民经营的小馆子。走进馆子,一股浓郁的羊肉香气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点好羊羔肉后,不一会儿,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羊羔肉就被端上了桌。只见这些羊羔肉被切成了大块,每一块都大小均匀,仿佛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被用清水煮熟,保留了原汁原味,没有过多的调味料,仅仅是在吃的时候可以蘸上一点盐或者蒜泥,以增添风味。

当这盘羊羔肉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那热气腾腾的样子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颐。尤其是那肥瘦相间的羊肉,泛着淡淡的粉白色,看上去十分诱人。秦小鱼更是按捺不住,她迅速抓起一块,结果被烫得直甩手,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大口。

“我的天!”她眼睛瞪得溜圆,“一点膻味都没有,像在吃嫩牛肉,带着点奶香!”

我也尝了一块,肉质确实细嫩,靠近骨头的地方还有点筋,越嚼越香。老板说:“我们的羊在山上吃甘草、沙葱,喝山泉水,肉才这么香。”

秦小鱼蘸着蒜泥吃,辣得鼻尖冒汗,却还是停不下来:“这蒜泥绝了,辣中带点甜,配羊肉太搭了!”

吃完饭,我们坐在院子里喝三泡台。盖碗里放着春尖茶、桂圆、红枣、枸杞和冰糖,用沸水冲泡,甜香混着茶香在空气里弥漫。秦小鱼揭开碗盖,吹了吹浮沫,喝了口说:“比奶茶清淡,更解腻。”

夕阳把院子里的杨树影子拉得老长,秦小鱼靠在我肩上,手里转着三泡台的盖子,忽然说:“甘肃的美食好奇妙,既有牛肉面的豪迈,又有浆水面的清爽,像这片土地,又粗粝又温柔。”

“嗯。”我握住她的手,她的手被茶水烫得暖暖的,“就像你,看着大大咧咧,吃起东西来比谁都认真。”

她笑着在我胳膊上拧了把:“就你嘴甜。”

晚上住在靖远的民宿,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见我们爱吃羊羔肉,说明天早上给我们做羊肉垫卷子。“把发好的面擀成饼,铺在炖好的羊肉上,焖得软软的,饼子吸了肉汁,香得很。”

第二天一早,羊肉垫卷子的香味就飘进了房间。秦小鱼趿着拖鞋跑出去,阿姨正把铁锅端上桌,金黄的卷子铺在羊肉上,边缘浸得油亮亮的。秦小鱼掰了块卷子,沾着肉汁塞进嘴里,烫得直跺脚:“比张掖的卷子鸡还香!这饼子发得刚好,软乎乎的!”

羊肉炖得入口即化,卷子吸饱了肉汁,连里面的土豆都绵密得像泥。秦小鱼吃得满脸油光,阿姨看着她笑:“姑娘真能吃,跟我们家丫头一样,不挑食。”

离开靖远时,阿姨往我们车里塞了袋甘草杏:“路上吃,解腻。”秦小鱼剥开一颗,酸得眯起眼睛,却还是说:“比兰州买的更酸,我喜欢。”

车子往敦煌开时,路边的戈壁越来越多,远处的祁连山像条银色的带子。秦小鱼把甘草杏的核吐在纸巾里,忽然说:“到敦煌要吃驴肉黄面,还要喝杏皮水。”

敦煌的驴肉黄面果然名不虚传。黄面是用蓬灰水和的,黄亮筋道,配着卤驴肉和香菇酱,香得人舔盘子。秦小鱼把驴肉拌在面里,吃得头都不抬:“这面比普通面条更有韧劲,蓬灰水是什么?太神奇了。”

杏皮水是用杏干熬的,酸甜冰凉,喝下去解腻又解渴。秦小鱼一口气喝了两杯,说:“比酸梅汤更浓,带着点杏香。”

傍晚去沙洲夜市时,秦小鱼像只掉进米缸的老鼠。烤羊肉串、烤羊腰、烤包子、油塔子……她每样都想尝尝,手里拎着的小吃袋越来越多。

“这个烤包子!”她咬了口刚出炉的烤包子,羊肉和洋葱的香味混着孜然味在嘴里爆开,“皮脆得掉渣,馅足得流油!”

油塔子是层叠的面食,像朵盛开的花,蘸着醋吃,松软中带着点酸香。秦小鱼掰了个花瓣递给我:“这个像我们那的千层饼,更软一点。”

走到夜市尽头,秦小鱼忽然被糖油糕吸引了。金黄的油糕在油锅里炸得鼓鼓的,捞出来撒点白糖,咬一口,里面的豆沙馅烫得人直哈气。“甜!”她吸着气说,“外皮脆,里面软,豆沙甜而不腻,绝了!”

回到酒店时,两人都撑得走不动路。秦小鱼瘫在床上,摸着肚子说:“甘肃也太好吃了,我感觉我胖了三斤。”

“胖点好。”我帮她揉着肚子,指尖触到她软软的肚皮,“手感更好。”

她笑着拍开我的手:“耍流氓。”嘴上说着,却往我怀里钻了钻,头靠在我胸口,听着我的心跳。

窗外的月光把敦煌的夜空照得格外亮,远处的鸣沙山像沉睡的巨兽。秦小鱼忽然说:“明天去吃泡儿油糕和锁阳油饼,攻略说这俩是敦煌特色。”

“好。”我摸着她的头发,发梢带着点夜市的烟火气,“你说吃啥就吃啥。”

泡儿油糕是用烫面做的,里面包着玫瑰酱,炸得像个小灯笼,咬一口,玫瑰的甜香混着面香在嘴里散开。秦小鱼吃得小心翼翼,怕里面的糖汁烫着嘴:“这个比糖油糕更精致,玫瑰味太香了。”

锁阳油饼是用锁阳粉和的面,炸得金黄,带着点药香和甜味。秦小鱼咬了一口,说:“有点像加了料的油条,更扎实,据说还能补身体。”

离开敦煌时,秦小鱼买了两袋李广杏干,说要带回家泡水喝。“甘肃的杏真多,杏皮水、甘草杏、李广杏干……”她数着手指,“看来这里的水土适合种杏。”

车子驶离甘肃地界时,秦小鱼回头望着远处的祁连山,忽然叹了口气:“还没吃够呢。”

“以后再来。”我握住她的手,“下次咱们从陇南吃到庆阳,把没吃到的都补上。”

“好啊。”她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到时候我还要吃靖远羊羔肉,要吃张掖炒炮,还要吃兰州牛肉面……”

我静静地聆听着她如数家珍般地列举那些美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原来,旅行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风景、领略人情,更是通过味蕾的感受,将这一切深深地烙印在心底。

甘肃的味道,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牛肉面的滚烫,那浓郁的汤汁和劲道的面条,让人在一口下去后,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满足;羊羔肉的鲜嫩,每一口都散发着原汁原味的鲜美,仿佛能让人品尝到大自然的馈赠;浆水面的清爽,那独特的酸味和淡淡的麦香,让人在炎炎夏日中找到一丝清凉。

然而,这些美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与身边这个人紧密相连。在每个饭点,她的眼中都会闪烁着光芒,那是对美食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情。她的声音,如同风里的麦香一般,轻柔而悠扬,将这段陇原食记编织成了最甜蜜的回忆。

此时此刻,我仿佛能看到她在品尝每一道美食时的满足表情,能听到她对每一种味道的细腻描述。这些美食,不仅成为了我们旅途中的一部分,更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