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远教授那番关于高维与反物质的论述,如同在李豫的认知壁垒上凿开了一道缝隙,透入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光。他沉默地跟随教授走向实验室更深处,那里矗立着更加庞大、结构也愈发违背常规直觉的装置群。
“穿上。”杨教授指向旁边一个开启的立式金属柜,里面挂着一套与他身上同款的暗灰色全覆盖防护服。“虽然,如果真发生湮灭泄漏,这东西的防护效果约等于无,否则我之前那些学生也不会全死了。但它能过滤掉大部分杂散辐射和次级粒子流,让你在变成基本粒子前,多观察零点几秒。”
李豫依言,动作利落地套上那沉重、冰冷的防护服。内衬自动贴合身体,发出细微的充气声,将他的身体严密包裹。头盔落下,面罩显示屏亮起,提供着增强后的视野和一连串快速滚动的环境参数。空气循环系统启动,带着金属和臭氧味道的纯净空气涌入鼻腔,反而让他的大脑更加清醒。
杨教授不再多言,引领他穿过一道由交错能量导管构成的“门廊”,来到一个相对独立的隔离舱室。舱室中央,是一个体积相对较小,但结构极其复杂、仿佛由无数水晶棱镜与超导线圈嵌套而成的柱状装置。装置的一端,连接着粗大的能量输入管道,幽蓝的光芒在管道内脉动;另一端,则是一个仅有人眼大小的观测窗口,窗口后方并非玻璃,而是一片深邃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黑暗。
“这是‘裂隙发生器’的末端观测点。”杨教授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我会将特定粒子加速到理论极限,尝试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短暂击穿我们所在的维度膜。成功的概率很低,维持的时间更是以普朗克时间计算。但在那被强行撕开的‘裂隙’中,理论上可以窥见一丝……维度之间的景象。”
他示意李豫靠近那个小小的观测窗口。“不要用眼睛‘看’,要用你的意识去‘感受’。高维空间的呈现方式超越我们大脑的处理极限,每次观测到的‘景象’都截然不同,毫无规律可言。你需要捕捉的,是那种‘视角被强行拓宽’、‘感知被无限拉长’的意识变化本身。那是维度壁垒被撼动时,在你的意识层面投下的最直接的涟漪。”
李豫深吸一口气,压下因“高维”二字而加速的心跳。他依言上前,微微俯身,将防护面罩上的光学辅助镜头,精准地对准了那个小小的、深邃的观测口。
“准备。”杨教授的声音简洁冰冷。
李豫集中全部精神,将视觉、听觉乃至触觉都收敛到极致,只留下最纯粹的感知,如同绷紧的弓弦,瞄准着那未知的“裂隙”。
“启动。”
没有预想中的巨大轰鸣或强光。只有脚下传来的、极其细微却深入骨髓的高频震动,以及耳边能量导管内瞬间飙升的、如同亿万只蜜蜂同时振翅的嗡鸣。
下一秒,李豫“眼前”的视野,透过那小小的镜头,骤然陷入一片绝对的、吞噬一切的漆黑。
不是夜晚的黑,不是闭眼的黑,而是某种更本质的、连“黑”这个概念都即将被剥夺的“无”。
紧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攫住了他。并非物理上的疼痛,而是意识层面被强行撕扯、拉伸的扭曲感。他的“视角”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抓住,扔进了一个没有前后、左右、上下之分的混沌之中,然后被无限拉长。时间失去了意义,他感觉自己仿佛被遗忘在了时间的尽头,一秒即是永恒。诞生与死亡、过去与未来,整个时空都如同被打碎的琉璃,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
就在这种意识几乎要被这无尽的虚无同化、分解的时刻——
他“看”到了。
在那片超越了黑暗的混沌背景中,一个“存在”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