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了赵率教等人。
“利器,还需坚兵来持!赵将军,还有在座的各位将军,你们的忠勇,陛下看在眼里,我也记在心里。尸位素餐者,当去!勇毅有为者,当进!稍后,我便会向陛上上书,举荐诸位,前往京营,或是即将重组的天津卫,担任要职!我希望,大明的军队,未来是由真正能打仗的将军来统领,而不是一群只知吃空饷的国朝蛀虫!”
赵率教这位在辽东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铁血汉子,此刻眼眶竟微微泛红。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猛地站起身,对着顾昭,行了一个标准到无可挑剔的军礼。身后那些年轻的军官们,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胸膛挺得笔直。一个能够实现他们抱负的上升通道,在顾昭的承诺中,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最后,顾昭的目光,落在了那几位神情复杂的清流文官身上。
“兵强马壮,只能保国之一时。而要让我大明长治久安,则需文教昌明,人才辈出。”他缓缓说道,“如今朝堂之上,东林诸公,高谈阔论,口言心性,却于国计民生,一无所用。此乃空谈误国!”
他的话,说到了这几位失意文官的心坎里。
“因此,我欲出资,在京师西山,成立一座‘西山书院’!”顾昭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此书院,不仅要教授儒家经典,更要广纳贤才,教授算学、格物、律法、乃至万国地理等‘实学’!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治国、能理财、能强军的实干之才,而非坐而论道的腐儒!届时,还要请在座的几位先生,屈尊前往,担任书院的山长与教师,为我大明,开一派新学!”
此言一出,那几位文官瞬间激动得站了起来!成立书院,开宗立派,这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顾昭不仅给了他们一个摆脱困境的平台,更是给了他们一个实现自己政治理想与学术抱负的崇高舞台!
军械订单、人事任命、新式书院……
顾昭的每一项决定,都精准地切中了在场每一个群体的核心诉-求。他不是在单方面地施舍,而是在用南下之行的胜利果实作为资本,为所有人描绘了一幅可以共同奋斗、共享利益的宏伟蓝图。
在这巨大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抱负面前,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紧紧围绕在了顾昭的周围。一个以他为绝对核心,涵盖了军队少壮派、文官清流、技术官僚的新兴政治军事集团——“新政派”的雏形,在这一夜,正式宣告诞生。
而将这一切,默默看在眼里的王承恩,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在顾昭描绘完蓝图之后,端起酒杯,对着顾昭,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一饮而尽。
他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他看到的,不是一个权臣在结党营私,而是一个忠勇无双的能臣,正在用最高效的方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他那位焦头烂额的皇帝,披荆斩棘,分担解忧。
今夜之后,他呈给崇祯的,必将是一份“镇北侯忠心耿耿,团结各方为陛下效力”的完美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