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破帷 > 第148章 我进来,门就开了

第148章 我进来,门就开了(2 / 2)

晨雾渐散,她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笼,忽然笑了。

“那就让他喘这口气吧。”她说着,将讲录抱在怀里,推开了门。

晨风吹起她的衣摆,相府的石狮子在百米外露出轮廓。

林昭然踩着满地碎金般的晨光往前走,听见身后传来孙奉奔跑的脚步声——那是去御史台的方向,也是去把“门开了”的消息,传给所有等着推门的人。

林昭然的靴底碾过相府门前的青石板时,门环上的铜锈正随着晨露簌簌剥落。

门房老周揉着眼睛来应门,见是常来送讲录的林修撰,惊得茶盏差点摔在地上:“林大人这是……”她将《补遗讲录》往他怀里一塞,袖中归尘令撞在木册上,发出清响:“替我通传,就说林昭然求见沈相,自首欺君之罪。”

老周的手在发抖,讲录封皮被攥出褶皱。

他转身跑向内院时,林昭然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廊下铜铃的轻响——这是她十四岁女扮男装后,第一次用本名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

风掀起她的衣袖,腕间那道当年阿爹用草药敷出的疤痕突然发烫,像在提醒她:从此再无退路。

沈砚之的书房门开得比预想中快。

他倚着门框,玄色官服未束玉带,发间只松松系着青绦,倒像是刚从书案前起身。

林昭然的目光扫过他身后案几——她昨夜落在相府的批注信正摊开着,“照世之灯”四个字在晨光里泛着金。

“林修撰倒是守时。”沈砚之的声音像浸过冰水,“可你该知道,欺君之罪当诛。”

林昭然向前一步,靴跟磕在门槛上:“相爷更该知道,杀了我,讲录里的字会变成千万把刀。”她解下束发的幅巾,乌发垂落至腰,“您要的是秩序,我要的是活的礼。若这颗人头能让天下人看清,礼是活人定的,该让活人活得更好——”她将幅巾掷在他脚边,“那这颗头,我双手奉上。”

沈砚之的喉结动了动。

他弯腰拾起幅巾时,指尖触到内侧的暗绣——是朵极小的野菊,针脚歪歪扭扭,像出自少女之手。

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江南,有个小乞儿蹲在书院墙外,用树枝在地上画“人”字,被护院赶走时,她仰头说:“先生,我不偷书,我就看看。”

“退下。”他对跟来的暗卫挥了挥手,转身时广袖带起一阵风,将林昭然的乌发吹得乱了几缕,“三日后早朝,裴少卿会递折子。”他背对着她,声音轻得像叹息,“你要的廷议,我给你。”

林昭然在相府门房等了半柱香,才等来孙奉派来的马车。

车帘掀开时,程知微正坐在里面,案上摆着新抄的《礼记》——他总说“要把旧礼里的刺挑出来”。

“阿昭,”他推了推玳瑁眼镜,“裴少卿的折子我看过了,他把讲舍惠及的寒门学子名单都附上了,连张御史的儿子都在里头。”

林昭然摸出怀里的梧桐叶,叶上焦痕是昨夜烧密档时溅的:“他这是把自己也绑上了火架。”她望着车外渐密的人流,卖炊饼的老妇正往孩童手里塞热饼,“可火架上多几个人,烧得才旺。”

三日后的早朝比往日更闷。

林昭然跪在丹墀下,听裴怀礼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林修撰隐姓虽违律,然其私学收童生三千七百有六,其中寒庶占九成,盲哑残障者二十八人……”赵元度的茶盏重重磕在案上:“卿这是要朕法外开恩?”

“臣要的是廷议。”裴怀礼跪行两步,官服下摆擦过青石板,“若天下人都说她该斩,臣无话;可若天下人说她该活——”他抬头直视皇帝,“那这法,是不是该改改?”

沈砚之的象牙笏板在掌心压出红印。

他望着阶下林昭然垂落的乌发,想起昨夜在藏书阁翻到的《贞观政要》,里面夹着张纸条,是林昭然的字迹:“相爷总说守礼,可礼的根在人心。人心活了,礼才不会死。”他向前一步,广袖扫过御案:“陛下,舆情如潮,若强压,恐生民变。”

赵元度盯着沈砚之,又看看阶下的林昭然,忽然笑了:“三司会审吧。”他指节叩了叩龙案,“让百官都来听听,这女扮男装的林修撰,到底有什么道理。”

审前一夜,林昭然换了身月白粗布衫,跟着程知微溜出城门。

京郊的夜露重,她裹紧斗篷,望着远处山坳里的灯火——那是心灯堂的方向。

三年前她在这里搭起第一间讲舍时,墙皮脱落的破庙里只有半块残碑,如今却传来朗朗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程知微的脚步顿在庙门前。

月光下,十几个孩童正蹲在青石板上,用树枝临摹《论语》。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抬头,眼睛亮得像星子:“先生,您是来教我们写‘仁’字的吗?”

林昭然的喉咙发紧。

她摸出袖中那支刻着“问”字的毛笔,轻轻插在庙前的土堆里。

笔杆上的刻痕是她昨夜用小刀一点一点划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暖光。

“小丫头,”她蹲下来,替孩子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等你会写‘问’字了,就来问我,好不好?”

归途中,程知微的灯笼在前面晃着暖黄的光。

他突然停住脚步:“阿昭,值得吗?”

林昭然望着远处渐次熄灭的灯火,想起今早孙奉塞给她的糖蒸酥酪——还是东市王婆的手艺,甜得发腻。

“我不是去认罪的,”她摸了摸发间的木簪,那是阿爹留下的最后遗物,“我是去问礼的。问这礼,可容得下一个想读书的小乞儿;问这礼,可容得下一个想教人的女子;问这礼……”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可容得下活人的心跳。”

三司会审当日,林昭然穿着月白粗布衫走进大理寺。

殿外的槐叶被风卷进来,落在她脚边。

沈砚之端坐在主审位,玄色官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他开口时,声音像冰棱:“林昭然,你可知罪?”

林昭然抬头,目光扫过两侧的文武百官。

张御史的儿子正站在御史队末,朝她微微点头;孙奉缩在内侍堆里,手里攥着半块烤红薯——和三年前那个午后一模一样。

她忽然笑了,声音清越如钟:“我知我女扮男装,欺瞒朝廷,罪在形迹。但若教民识字、启民心智也算罪……”她向前一步,衣摆扫过阶下的槐叶,“那我认。可若此罪能换一座不焚的书院、一个不盲的童子、一句不被删的‘问’——”她的目光锁住沈砚之,“我愿领罚,但不悔。”

殿内忽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轻响。

不知谁低低诵了句:“民为贵,社稷次之。”林昭然抬头,看见殿角的旧墙皮正簌簌剥落,露出里面一行褪色的墨字——是她三年前在破庙墙根写的,被泥灰盖了三年的:“你进来,门就开了。”

风穿殿柱而过,将那行字吹得清晰如昨。

林昭然望着沈砚之微颤的眼角,又看了看阶下屏息的百官,忽然松开攥着衣袖的手。

指腹触到归尘令的刻痕,像触到千万双等待的眼睛。

她挺直脊背,月白衫子在穿堂风里扬起,像面素色的旗。

这旗,要替天下所有想推门的人,先撞一撞那扇铁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