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56章 根基深处

第556章 根基深处(2 / 2)

刚处理完此事,苏飞又大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都督,巡江的哨船回报,在西陵峡南岸,发现一些形迹可疑的樵夫,观其举止,不似寻常山民,倒像是……军中斥候。看其去向,似是往假山蛮族地界而去。”

陈砥眼神一凛:“蜀军的人?还是……魏国的?”

“难以确定。对方很警觉,哨船不敢靠得太近。”苏飞摇头。

陈砥沉吟片刻,道:“加派‘荆山营’的好手,潜入假山一带,暗中查探。同时,以都督府名义,行文永安陈到将军处,例行通报边境发现可疑人员,请其协查,看蜀军方面是否有异常调动。记住,语气要平和,勿要引起误会。”

“末将明白!”苏飞领命而去。

陈砥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气。内政民生,边境暗探,蛮族关系……千头万绪,都需要他这根“砥柱”来支撑,来平衡。他想起父亲陈暮在建业面对的朝堂风云,想起诸葛亮在成都运筹的平衡之道,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许都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大将军府门前依旧车马稀少,但府内深处,暗流的速度却在加快。

司马师将一份密报轻轻放在司马懿的书桉上:“父亲,江东的招贤试策,定于明年开春举行。季汉那边,诸葛亮也在成都、江州扩设官学。他们……都在为长远做准备。”

司马懿披着一件厚厚的裘袍,坐在火盆边,手中捧着一卷《史记》,闻言头也未抬,只是澹澹道:“知道了。”

“父亲,我们是否……也该有所动作?比如,也征召一些名士,或是在太学……”

“不必。”司马懿打断了他,放下书卷,目光透过跳跃的火苗,显得幽深难测,“虚名浮利,徒惹人忌。眼下,沉潜方是上策。”

他站起身,缓缓踱步:“曹昭伯(曹爽)近来不是跳得欢吗?让他去折腾。陛下不是对我起了疑心吗?那就让他疑着。我们越是低调,陛下用曹爽制衡我的心思就越重,而曹爽……哼,他越是揽权,就错得越多。”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庭院中积存的皑皑白雪,语气平缓却带着寒意:“吴蜀联盟,看似稳固,实则脆弱。刘备命不久矣,诸葛亮独木难支。江东陈暮,锐意进取,然其内部世家岂是那么容易摆平的?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等待他们自己露出破绽。”

“那……西线马齐那边?”

“一颗废子,不必再管。李严查不出更多东西了。”司马懿摆了摆手,“让我们的人,继续潜伏,像冬眠的蛇,一动不动。积蓄力量,等待惊蛰。”

他重新坐回火盆边,拿起那卷《史记》,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但司马师知道,父亲的脑海之中,一定在酝酿着下一次更致命、更隐蔽的出击。北地的巨兽,在冰雪覆盖之下,收敛了爪牙,却从未闭上过眼睛。

年关将近,夷陵城内也开始有了些许节日的气氛。虽然经历战乱不久,百姓生活依旧清苦,但至少获得了难得的安宁,街头巷尾也能见到零星售卖年货的摊贩,孩子们穿着虽旧却浆洗干净的衣裳,在雪地里追逐嬉戏。

陈砥在苏飞和几名亲卫的陪同下,微服行走在夷陵的街道上。他刻意穿着普通的棉袍,如同一个寻常的士子,观察着这座在他治下逐渐恢复生机的城池。

他看到一个老农在街角售卖自己种的冬蔬,与顾客为了一文钱仔细地讨价还价;看到几个工匠在修缮被风雪损坏的屋檐,嘴里呵着白气,手脚却不停歇;也看到郡学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虽然学生不多,却代表着希望。

“都督,看来百姓们这个年,总算能过得安稳些了。”苏飞低声道。

陈砥点了点头,心中稍感慰藉。这就是他奋战、他操劳的意义所在。守住一方水土,护佑一方百姓。

这时,他们路过城西新设立的流民安置点。这里原本是一片废弃的营区,如今搭建起了许多简陋但足以遮风避雪的窝棚。郡府组织流民在此居住,并分配了些许活计,如编织、伐木、修缮道路等,以工代赈。

陈砥看到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围着一名穿着郡学博士袍服的中年人,听他讲解《千字文》。那博士似乎并非正式教员,而是自愿前来,声音温和,耐心十足。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那是何人?”陈砥问道。

旁边一名负责安置点的小吏连忙回答:“回……回公子,那是来自北地的流士,姓杜,自称读过几年书,见这些孩子无人教导,便主动前来授课,分文不取。”

陈砥默默注视了片刻,对那小吏道:“去账上支取十贯钱,外加两石米,送去给这位杜先生,就说是……是一位有心人感佩其义举,聊表心意。另外,问问杜先生,可愿至郡学担任蒙童教习,郡府可按例支付薪俸。”

小吏愣了一下,连忙应下:“是,小的这就去办!”

陈砥没有暴露身份,继续向前走去。他知道,一个杜先生改变不了太多,但这点滴的善举与对知识的尊重,就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或许能在某些孩子心中,点燃未来的火种。

根基的深处,不仅仅是坚固的城防和丰盈的仓廪,更是这民心所向,是这文化传承,是这看似微不足道却生生不息的希望。

他抬起头,看着夷陵城头在夕阳映照下飘扬的赤底黑熊旗,心中充满了前行的力量。未来的路注定艰难,但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是在夯实通往未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