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接到黄忠的详细战报,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他抚掌赞叹:“好!好一个陈砥!好一个黄汉升!西城既定,汉水上游之势,尽入我手矣!”他立刻下令,嘉奖西城所有有功将士,并筹备更多的物资和医药物资,准备送往西城。同时,他心中也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西城这个战略支点,进一步经略荆北。
建业,吴公宫。
当陈暮和庞统接到西城捷报时,正是朝会之时。捷报宣读完毕,整个朝堂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与赞叹!
“天佑大吴!公子砥勇毅无双!”
“西城一下,荆北震动,汉中与江东联系更紧矣!”
“黄老将军宝刀未老,驰援及时!”
张昭、顾雍等老臣亦是抚掌称庆,直言主公后继有人,国运昌隆。
陈暮龙颜大悦,当朝宣布:“擢升陈砥为偏将军,领西城督,总领西城及汉水上游新附之地军事!赏赐金帛田宅无算!所有西城参战将士,论功行赏,抚恤加倍!黄忠增食邑五百户,赐‘擎天保国’金牌一面!”
庞统更是目光深邃,对陈暮低语:“主公,西城之胜,意义非凡。不仅打通了汉水通道,更验证了公子砥的才能。未来经略雍凉,或图谋中原,此子皆可当大任!当下,需令黄忠稳固西城,安抚申氏,并伺机向上庸施加压力。”
陈暮深以为然,立刻拟旨,赋予黄忠在荆北方面更大的临机决断之权。
许都,司马懿府邸。
西城失守、申仪大败、黄忠西进的消息接连传来,司马懿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刚刚为淮南蕲县失守、魏延兵逼谯郡而焦头烂额,西线又传来如此噩耗!
“陈明远……其势已成矣!”司马懿长叹一声,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东线江淮压力巨大,西线陇右被诸葛亮蚕食,如今连南北交界的荆北汉水上游也被江东撕开口子,魏国陷入了三线作战的窘境,且处处被动。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局势:“西城已失,强攻难以速下。申仪、申耽兄弟经此一败,恐生异心。当务之急,是稳住荆北防线,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他立刻下令:
一、严令襄阳都督夏侯尚,加强襄阳、樊城防务,警惕赵云与黄忠联手北上。
二、安抚申仪、申耽,承认其丢失西城的“不得已”(将责任推给“蜀吴联军”狡诈),要求其戴罪立功,固守魏兴、房陵,绝不能再失一地。
三、考虑从并州或洛阳方向,抽调部分兵力,增强南阳方向的防御力量,以应对可能来自西城和江陵的双重威胁。
然而,司马懿也清楚,这些措施最多只能勉强维持战线,想要挽回颓势,难上加难。江东的崛起之势,似乎已难以阻挡。
汉中,丞相府。
诸葛亮得知西城被吴军攻克并守住,黄忠援军已至的消息后,沉默良久。他走到地图前,看着汉水上下游的态势,手指轻轻敲击着西城的位置。
“陈砥……黄忠……”诸葛亮喃喃自语,“江东人才辈出,后生可畏。西城一得,则江东势力正式楔入汉水上游,与我汉中隔水相望。未来这汉水之争,恐又多一强劲对手。”
马良在一旁道:“丞相,是否需提醒陈式将军,加强沮水、傥骆道等方向的戒备?”
诸葛亮微微摇头:“眼下,曹魏仍是心腹之患。江东得西城,短期内对其有利,亦能牵制曹魏荆州兵力,于我北伐并非全是坏事。且静观其变吧。传令陈式,继续巩固陇右,对凉州方向保持压力即可。”
他看得更远,江东的强势,固然带来了新的竞争,但也加剧了曹魏的困境。这潭水越浑,对正在积蓄力量的蜀汉而言,未必没有可趁之机。
西城在黄忠的坐镇下,日渐稳固。城墙修复,市集重开,流民渐渐回归,虽然依旧能看见战争的创伤,但生机已经开始复苏。
陈砥在军医的精心调理和黄忠的严厉“监督”下,伤势恢复得很快。半月之后,他已经能够下床缓慢行走,只是左臂仍不敢用力,脸色也还有些苍白。
这一日,黄忠处理完军务,前来探望。
“感觉如何?”黄忠看着正在院中慢慢踱步的陈砥,问道。
“劳老将军挂心,已无大碍,只是这左臂,还需些时日。”陈砥恭敬回答。
黄忠点点头,与他并肩而行,看着修缮一新的县府和远处忙碌的军民,缓缓道:“西城已定,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陈砥沉吟片刻,道:“申仪新败,惊魂未定;申耽胆怯,首鼠两端。短期内,魏兴、房陵应无力来犯。末将以为,当以此为契机,一面稳固西城,屯田积谷,招抚流亡,将其真正经营为我军前进根基;一面可遣使或派细作,加强对申氏兄弟的笼络与威慑,若能使其暗中归附,或保持中立,则上庸三郡,可传檄而定!”
黄忠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不错,与老夫所想不谋而合。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强攻硬打,非是上策。你且安心养伤,此事老夫会着手进行。待你伤愈,这经略汉水上游的重任,恐怕还是要落在你的肩上。”
陈砥心中一凛,知道这是黄忠和父亲、师父对自己的巨大信任与期望,肃然拱手:“末将定不负主公、军师、师父及老将军厚望!”
黄忠拍了拍他的肩膀(避开了左肩),哈哈一笑:“好!老夫期待你真正独当一面的那一天!”
阳光洒在庭院中,一老一少的身影显得格外和谐。西城的战火暂时平息,但围绕着这片战略要地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新的阶段。年轻的砥柱历经血火淬炼,伤痕未愈,却已目光坚定地望向了更远的未来。属于陈砥的时代,正伴随着汉水的波涛,缓缓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