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战局,因王双这员猛将的出现,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与江淮的剑拔弩张、陇右的金戈铁马相比,荆襄一线,显得格外平静。
荆州都督赵云,坐镇江陵,总督荆南七郡军事。他白发虽增,英姿不改,每日里操练军马,巡视城防,将边境打理得滴水不漏。此前蜀将李严的试探性进攻被挫败后,西线便再无大的风波。
公子陈砥在赵云身边历练,成长极快。他不仅跟随赵云学习武艺、兵法,更参与处理日常军务民政,观察赵云如何恩威并施,抚慰将士,结交荆州大族,其沉稳睿智之风,日渐显露。
“师父,如今江淮大捷,陇右又起烽烟,我荆州是否也该有所作为?”一日,陈砥在陪同赵云巡视江防时,忍不住问道。
赵云勒住战马,望着浩荡东去的长江,微微摇头:“砥儿,为将者,当知进退,明全局。主公与庞军师既定下‘西稳东进’之策,我荆州重任,便在于一个‘稳’字。西线稳,则主公可安心经略江淮;我荆州稳,则蜀汉诸葛亮亦不敢轻易东顾。此刻,按兵不动,震慑宵小,便是对江东大局最大的贡献。”
他指着对岸隐约可见的蜀军旌旗:“你看,李严虽陈兵边境,却不敢越雷池一步。此非惧我赵云,而是惧我江东整合荆州之力,惧我主公英明,惧江淮、交州之军可随时来援。这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陈砥若有所思,点头道:“徒儿明白了。稳守即是进取,静默亦含雷霆。”
赵云欣慰地看了爱徒一眼:“然也。不过,稳守并非懈怠。需时刻关注西蜀动向,加强斥候侦察,操练不懈,方能在变局突发时,从容应对。”
荆襄之地,在赵云的坐镇下,如同磐石,稳稳地扼守着江东的西大门,为整个战略大局提供了坚实的侧翼保障。
就在陆上三线态势渐明之际,广阔的东部海疆,暗流涌动愈发明显。
横江将军周泰与伏波将军文聘,率领经过数月强化操练的吴军水师主力,自濡须坞悄然东下,并未直接北上,而是先抵达了京口进行最后补给,并等待进一步指令。
参军马谡在此期间,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细致的方案。
“文将军,周将军,”马谡指着新绘制的海图,“直接攻击广陵或海西,即便成功,亦难立足。在下以为,可效彷当年孙策将军开拓江东之故事,先取海外岛屿,以为跳板与根基。”
他的手指点向长江口外的一串岛屿:“如东鯷(今崇明岛前身)、亶洲(传说中岛屿,或指舟山群岛部分)等,其上或有土着,或为荒岛,魏军几无设防。我可先遣精兵,占领一二条件较佳之岛屿,建立简易营寨、码头、淡水设施。以此为基地,则我水军进可攻退可守,补给线大大缩短,亦可作为侦查、袭扰的前进据点。”
周泰闻言,铜铃般的眼睛一亮:“这主意不赖!在海上有个窝,总比漂在海上强!老子看那东鯷就不错,离岸不远不近,正好!”
文聘沉吟道:“占据岛屿,确能化被动为主动。然选岛、登陆、建寨,均需周密计划,且要防备魏军水师察觉后反扑。”
马谡道:“将军所虑极是。故首批行动,贵在隐秘与迅速。可选熟悉海情之死士,乘快船夜间行动,登陆后迅速建立据点,并伪装成渔民或海寇。同时,主力舰队巡弋于外海策应。若魏军来攻,我可依托岛屿与舰队夹击;若其不来,则我可从容积聚力量,择机袭扰沿海。”
“好!就依幼常之策!”周泰一拍大腿,“老子亲自带人去占岛!”
文聘稳重,拦下周泰:“周将军乃一军之主,岂可轻动?选派得力干将即可。我等需统筹全局,等待主公与军师的进一步号令。”
江东水军的战略目光,已从单纯的水面交锋,投向了更具战略意义的海外据点争夺。一场围绕制海权与沿海控制权的暗战,即将在波涛之下展开。
三线烽烟,或明或暗,或陆或海,天下大势在这错综复杂的博弈中,继续向着未知而汹涌的方向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