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376章 砺剑江淮

第376章 砺剑江淮(2 / 2)

曹操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空荡的大殿内,只剩下他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咳嗽。他望着殿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暗道:“陈暮……且让你再苟延数喘几时。待孤缓过这口气,必亲提大军,扫平江南!”

成都,汉中王王府。

相较于许都的沉闷和建业的激昂,这里的气氛显得更为复杂和微妙。

刘备看着手中由细作分别从许都和建业传回的情报,眉头紧锁,半晌无言。在他下首,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只是眼神中偶尔闪过的精光,显示他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曹贼反应迅猛,张辽果然名不虚传,陈暮……终究是没能站稳脚跟。”刘备放下绢报,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似是松了口气,又似有些遗憾,“孔明,依你之见,此战之后,天下格局,将如何演变?”

诸葛亮缓缓道:“大王,曹陈江淮一战,看似曹操胜,收复失地;陈暮败,退守江南。然细观之,曹操虽胜,却暴露其对江南新兴势力已心生忌惮,需调动多方力量方能应对,无形中牵制了其大量兵力与精力。陈暮虽败,却成功展示了其北上之决心与能力,军中经此磨砺,必有所得。可谓两败俱伤,亦可谓……两相消耗。”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于我方而言,此乃天赐良机。曹操重心东移,短期内无力大举西顾。此正是我等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之黄金时期。当继续推行耕战之策,安抚民心,训练士卒,广积粮草。汉中之地,尤为关键,需遣得力之人,稳固治理,以为日后出秦川之基。”

刘备点头:“孔明所言极是。只是……云长至今仍在建业,虽闻其伤愈,然陈暮不放归,其意难测。我等与江东,如今算是何关系?”提及关羽,刘备脸上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愧疚。

诸葛亮沉吟道:“陈暮扣留云长,无非以此为质,既要我等承其救援之情,又防我与其争夺荆西。目前与其关系,敌友难分,微妙的很。亮以为,可尝试与陈暮进行低级别接触。”

“哦?如何接触?”

“可藉口商贸往来,或遣一能言善辩、身份不高之使者,以探问云长伤势、表达谢意为名,前往建业。一来,可实地观察江东虚实,尤其是陈暮其人及其麾下文武;二来,可试探陈暮对云长归属以及未来关系之态度;三来,亦可藉此向曹操示警,令其不敢过於轻视我方。”诸葛亮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维持与江东这种‘非敌非友’之态,避免被彻底孤立,于我目前最为有利。同时,可密令荆西旧部,暗中联络,收拢人心,以待时变。”

刘备思索片刻,叹道:“便依军师之策。只是苦了云长了……”

诸葛亮安慰道:“大王勿忧。以亮观之,陈暮乃枭雄之姿,非戕害俘虏之人。云长在彼处,暂无性命之忧。待我实力恢复,天下有变,自有迎回云长之日。”

建业城,一处不显山露水的宅院地下,灯火通明。这里,便是庞统直接掌管的暗卫总部。

空气中弥漫着墨汁、纸张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火气息。数十名身着黑衣或普通百姓服饰的人员,正无声而高效地忙碌着,整理、分析着从各地汇集而来的情报。

庞统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一幅巨大的江淮地图,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符号标记着曹军的驻防点、将领信息、粮草囤积地,以及己方暗探的分布。

一个精干的暗卫头目正在汇报:“……据‘癸字七号’传回消息,张辽已开始在舒县旧址以西三十里,另择险要处修筑新城堡,号‘南硖戍’,与合肥成犄角之势。督工者为其部将李典。”

另一人补充道:“广陵陈登处,新造楼船五艘,艨艟斗舰二十余艘,水军操练频繁,似有新战术。其麾下细作,近来活动于丹阳、吴郡沿江工坊附近,意图不明,已加派人手监视反制。”

庞统听着,目光锐利如鹰。“曹操是想把江北打造成铁桶阵,陈登还想偷学我们的技艺?”他冷哼一声,“传令下去!”

“第一,增派精干人手,重点渗透张辽、陈登、满宠(曹仁部下)军府,目标是获取其最新的布防图、兵力调动日程、以及军中将领的脾气秉性、人际关系。不惜代价!”

“第二,加大对庐江、九江地区地方豪强,如雷绪、陈兰等人的策反力度。上次他们作壁上观,这次,要让他们看到跟我们合作的好处,以及不合作的代价!可以许诺,若愿为内应,将来收复江北,可保其家族富贵,甚至裂土封爵!同时,搜集其与曹吏往来之把柄,必要时,可施以威胁!”

“第三,内部肃清级别提升!尤其是各工坊、技术司,实行联保制度,严查陌生人靠近。发现可疑人员,宁可错抓,不可错放!绝不能让曹贼窃取我军立足之本!”

“第四,通知糜竺市舶司,往来商船,需留意是否有夹带江北情报,或暗中与曹区通商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一道道指令迅速而清晰地发出,如同无形的蛛网,向江北乃至更远的地方蔓延开去。暗战,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悄然升级。

夜色渐深,建业城头灯火零星。

陈暮未带随从,独自一人登上了靠近江边的一处了望高台。寒风拂面,带着江水的湿气,吹动了他的衣袍。

远处,长江在月光下如同一条墨色的巨链,无声流淌,隔开了南北两个世界。江北,是广袤的中原故土,是他魂牵梦绕却此次兵锋受挫之地;江南,是他苦心经营、视为根基的基业所在。

首次主动北上的尝试,以战术上的撤退告终。说不遗憾是假的,但陈暮心中更多的,是一种经过血与火淬炼后的清醒与坚定。

他回想起自己初来此世,于交州起步的艰难,收服士燮、整合荆南、西取江陵、东和孙权(实则吞并),一步步走到今天,拥有了与曹操、刘备这等英雄角逐天下的资格。过程看似顺利,实则步步惊心。此次庐江之败,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他可能因连番胜利而产生的些许急躁。

“根基……时间……沉淀……”他喃喃自语。

与曹操相比,他缺的是深厚的人口、资源底蕴,是遍布中原的人脉网络,是百战精锐的庞大基数。与刘备相比,他缺的是那份“汉室宗亲”的政治招牌和几十年积累的仁德之名(至少在部分士人心中)。

他的优势在于先知先觉的布局,在于超越时代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于更加年轻、更有活力的团队,在于背靠大海的广阔天地。

“不能急……”陈暮望着江北,目光仿佛穿透了黑夜,“曹操老矣,其内部矛盾终将爆发。刘备困于益州,短时间内难有作为。而我,拥有他们最缺的东西——时间!”

他要利用这段“砺剑期”,将江东、荆南、交州彻底融为一体,打造成铁板一块。他要让工坊的工匠们研制出更犀利的武器,更坚固的战舰。他要让市舶司的商船带来堆积如山的财富。他要让军队在一次次演练中弥补短板,磨砺成真正的百战雄师。他要让暗卫的触角渗透到江北的每一个角落。

下一次,当他的大军再次北渡时,将不再是试探性的奇袭,而是准备万全的雷霆一击!

“江淮……”陈暮轻声念着这两个字,眼中燃烧着冷静的火焰,“下一次,我再来时,必叫天堑变通途,必叫日月换新天!”

他转身,走下高台,步伐沉稳而有力。身后的长江,依旧默默东流,仿佛在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和一位年轻霸主在挫折中的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