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女轻轻摇晃着夫差的手臂。
“勾践夫妇服役已久,从无怨言,对大王更是恭敬顺从。越国如今也已臣服,岁岁纳贡。大王您是天底下最宽宏大量的君主,何不念在他们诚心悔过,放他们返回越国,安度残年?也算是全了妾一点思乡念旧之心,让我们能稍稍安心侍奉大王。”
吴王蒙着眼睛,只能感受到怀中的香软,混合着对美色的沉迷,以及那暗中影响心智的力量,让他此刻的判断力降到了最低。
放勾践回去?一个已然被打断脊梁、在自己脚下摇尾乞怜的丧家之犬,放回去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反而能彰显他吴王的浩荡天恩。
他大手一挥,带着几分醉意和不容置疑的豪爽。
“罢了,既然爱姬如此恳求,勾践夫妇也确实还算安分,孤便准了。”
夷光和郑女心中俱是猛地一沉,随即又被巨大的荒谬感和寒意笼罩。成功了?竟然如此轻易就成功了?
然而,消息传出,朝堂震动。
以相国伍子胥为首的强硬派大臣强烈反对,他连夜叩宫求见,声如洪钟,痛心疾首\/
“大王,勾践此人断不可放,昔日夏桀囚商汤而不杀,殷纣囚文王而不诛,终至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今日大王若放勾践,无异于纵龙归海,放虎归山,他日必为吴国大患,此皆妖妃惑主,乱我朝纲,请大王明察。”
朝堂之上,支持伍子胥的臣子不在少数,纷纷附议,言辞激烈。
夫差被这突如其来的强烈反对弄得有些烦躁。
但是一想到夷光那让人心醉的眼睛,又有些飘飘然的。开始恼怒伍子胥的言论。自己是个帝王,怎么会被一个臣子摆弄。
他一方面恼怒伍子胥的直言犯上,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忽视其警告。
于是,关于是否释放勾践回国一事,竟在吴王朝堂形成了拉锯之势,一时僵持不下。
范少伯得知初步成功后,指示她们静观其变,必要时再添一把火。
他似乎对朝堂的反对早有预料,也对自己的后续安排充满信心。
伍子胥那句“妖妃惑主”,像一把利剑,悬在了她和郑女的头顶。她们被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了朝臣眼中祸国的红颜祸水。
更让她心绪难平的是,她远远地见过公子慎一次。他穿着朝服,站在议论纷纷的臣工之中,沉默得像一座山。
他的目光比任何指责都让夷光感到刺痛。
没有指责,只有心疼。这反而让夷光更加不安。
冬日的夜晚,愈发寒冷。夷光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