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104章 家中琐事

第104章 家中琐事(1 / 2)

踏入大丰城的那一刻,熟悉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青石板路上还带着清晨的湿气,早点摊的白雾蒸腾而起,混着油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林邑川加快脚步穿过两条街巷,远远便望见了林家武馆的牌匾,黑底金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门前的两尊石狮子依旧威严矗立。

武馆门口,护院老李正笔挺地站着岗。

他穿着青色短打,腰间束着宽腰带,两鬓微霜却身姿挺拔,看到林邑川的身影时,先是愣了愣,随即脸上绽开真切的笑容,声音洪亮地喊道:“少馆主!您可回来了!”

“李叔,许久不见,您身子还好?”林邑川快步上前,拱手行礼。

“好!好得很!”老张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伸手拍了拍林邑川的胳膊,“少馆主看着壮实了不少,在外头定是吃了不少苦吧?快进去,馆主和夫人一早就在院子里练功呢。”

林邑川笑着应下,推门走进武馆。

穿过前院的演武场,后院的练功场上传来熟悉的兵刃破空声。

他放轻脚步走近,只见母亲正手持长剑演练家传剑法,身形舒展如柳,剑光在晨光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父亲站在一旁,身着练功服,不时出声指点:“婉如,这招‘灵蛇出洞’手腕要再沉些,灵力要顺着剑脊走,你看……”

话音未落,林邑川已忍不住轻声唤道:“娘。”

林母的剑势猛地一顿,她猛地转过身,看清来人后,眼眶瞬间红了,快步走上前一把拉住林邑川的胳膊,声音带着哽咽:“小川……你可算回来了!”

她上下打量着儿子,见他身形稳健、气色红润,悬了数月的心终于放下,只是反复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林父也走上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素来严肃的脸上露出难得的温和:“回来就好,一路辛苦了。”虽只短短五个字,却藏着深沉的关切。

一家三口走进内院的客厅,林母忙着给儿子倒茶,林父则去找个小工,特意叮嘱:“去城南那家老字号的早膳铺,把他们的招牌点心都各买一份,再要三碗莲子羹,送到内院来。”

往日他们都是去武馆食堂用餐,今日儿子归来,便特意添了几分讲究。

落座后,林母拉着林邑川的手问个不停:“环山坊市到底是什么样子?听说那里的人都会飞?你住的地方好不好?有没有受欺负?”

林邑川笑着一一作答,拣些坊市的趣闻讲给父母听:“坊市可热闹了,有专门卖法器的铺子,还有卖符箓的店铺;

我住的宅院带个小院子,挺清静的;

认识了不少道友,大家相处得都不错。”

他刻意略过修仙界的残酷争斗,只说些光明温暖的片段,看着父母听得入神的模样,心中一片柔软。

林父也颔首道:“听你这么说,那坊市倒像是传说中的仙境。”

说话间,小工提着食盒来了。

打开食盒,热气腾腾的点心香气四溢:翡翠烧卖皮薄如纸,水晶虾饺晶莹剔透,还有几样精致的酥点。

莲子羹盛在白瓷碗里,莲子炖得软糯,糖水清甜。

一家三口围坐桌前,边吃边聊,林邑川说起绘制符箓时的趣事,林母则讲起武馆的近况:“你走后,学员们练得更勤了,尤其是几个年纪小的,天天缠着问你啥时候回来,说要听你讲外面的故事。”

林父补充道:“我把你留下的基础炼体法门教给他们了,有几个资质不错的,已经摸到点门道了。”

饭后,林邑川从储物袋里取出带给父母的东西,一样样摆在桌上。

他先拿起一叠书籍,笑道:“这些是我在坊市书馆淘的,多数是书馆搞活动送的,您二老看看能不能用上。”

最上面的是几本炼体心得,封面上写着《铁布衫进阶要诀》《桩功心法详解》,里面夹着林邑川手写的批注,字迹工整;

美,详细记载了各地的奇闻异景。

林父拿起一本炼体心得翻了几页,看到儿子的批注精准到位,忍不住点头称赞:“这些批注很有见地,比我之前看的版本透彻多了。”

林母则捧着游记看得入神,指着一幅灵植插画惊叹:“这花竟能在夜里发光?真是稀奇。”

接着,林邑川取出一个麻袋,打开袋口露出洁白的灵米:“这是灵米,用它煮粥,早晚各一碗,长期吃能滋养身体,对修炼也有好处。”

他演示着如何淘洗灵米,“记住要用温水泡半个时辰,煮的时候火候要稳,这样灵气才不会散。”

林母连忙找来陶缸,小心翼翼地将灵米倒进去,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林邑川把二十斤灵面粉、十斤灵糖、五斤灵盐、五十粒辟谷丹等食材,还有灵棉被,这些都是蕴含微弱灵气都交给林母。

还特别给林父林母说了辟谷丹吃一粒可以三天不饥饿。

最让林母惊喜的是那套内甲。

林邑川解开锦盒,黑色的内甲泛着柔和的光泽,质地轻薄如绸,上面用银线绣着细密的云纹。

“这是内甲,穿在衣服里面看不出来,却能挡住练气三重以下修士的全力一击。”他拿起内甲比划着,“娘您试试大小,我特意按您的身形定制的。”

林母指尖抚过内甲,微凉柔滑的触感下藏着惊人韧性,她难掩惊叹,快步入内穿戴。

林父轻叩甲面,清越声响不似铁甲,不禁咋舌称奇。

林邑川递过给父亲的内甲,又说明伤药、灵布用途,望着父母惊喜动容,心头暖意涌动。

林母穿戴完毕出来,言及真气流转更畅。

林邑川叮嘱莫露灵气物件,防人觊觎。

林父林母将除灵棉被外的物品收进暗室,动作轻缓,似捧着稀世珍宝。

下午,林父和林母去前院给学员上课,林邑川也跟着去了演武场。

学员们见少馆主回来,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他指点了几个学员的桩功姿势,“小王,你膝盖再弯点,重心沉下去才稳;小李,肩膀放松,别僵着。”

他的指点精准到位,几句话就点出了问题所在,学员们都听得格外认真。

林母看着儿子从容指点的模样,眼中满是骄傲。

林父也与有荣焉,悄悄对妻子说:“咱们儿子是真的长大了,有修士的样子了。”

傍晚,一家三口去武馆食堂用餐。

食堂里的学员们见到林邑川,都热情地打招呼,管事特意加了几道硬菜:红烧肘子、清蒸鱼,还有一盆炖得酥烂的排骨汤。

林邑川和学员们聊得热闹,问起他们的修炼进度,鼓励他们好好努力,气氛温馨融洽。

晚饭后,林父安排好武馆的巡逻事宜,便跟着林邑川和林母往城外的百山走去。

林母好奇地问:“小川,这么晚了去百山做什么?”

林邑川笑而不答,只说:“到了您就知道了,保证是惊喜。”

百山离城不远,山势平缓,平日里人迹罕至。

三人走到一处开阔的山谷,天已完全暗下来,只有星星在头顶闪烁。

林邑川停下脚步,示意父母稍等,随后从储物袋里取出飞叶飞剑。

灵力注入的瞬间,翠绿的飞剑发出嗡鸣,缓缓舒展至五尺长短,平稳地悬浮在离地半尺处,剑身上的灵光在夜色中格外显眼。

“娘,您站上来。”林邑川伸手搀扶林母。

林母犹豫着踏上飞剑,脚刚踩上去,就惊讶地发现这薄薄的“飞剑”竟稳如平地。

“小川,这是……”她话未说完,林邑川已站到她身前,轻声道:“娘,扶着我的肩膀,别怕。”

林母依言扶住儿子的肩膀,掌心传来温热的触感,心中安定了不少。

林邑川先试着操控飞剑缓缓升空,升到一丈高时停了停,感受着两人的重量平衡:“娘,咱们再升高点。”

飞剑继续上升,直到三十几丈高的位置才稳住,下方的树木变成了模糊的影子,晚风吹拂着林母的发丝。

“这……这是在飞?”林母低头看着地面,嘴巴张得圆圆的,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她活了半辈子,只在话本里见过飞天的传说,从未想过自己竟能亲身体验。

林邑川笑着安慰:“娘,您看远处的星星,是不是离得特别近?”

林母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星辰仿佛就在头顶,伸手可摘,山间的雾气如同白色的绸缎在脚下流动,美得让人窒息。

适应了片刻,林邑川说:“娘,咱们飞慢点试试。”

飞剑开始缓缓向前移动,速度比走路还慢。

林母起初还有些紧张,紧紧抓着儿子的肩膀,渐渐的,她被下方的风景吸引了——平日里熟悉的山林变成了起伏的绿浪,小溪像银色的带子缠绕其间,偶尔有萤火虫从林间飞起,如同流动的星辰。

“太……太美了!”林母的声音带着颤抖,却难掩兴奋。

林邑川见状,笑道:“娘扶好,咱们加速试试。”他操控飞剑加快速度,同时撤去了灵气罩,晚风迎面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林母的笑声在风中散开,清脆得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