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阿檀走后,沈如晦独自坐在殿中,心中思绪万千。她如今虽然获得了皇帝的更多宠爱与信任,宫殿升级,位份可期,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皇后的余党仍潜伏在暗处,太后留下的北狄暗线也未清除,她要面对的,还有很多。
她必须继续步步为营,利用皇帝的宠爱与信任,尽快清除皇后余党,查清北狄暗线,为母亲和沈家报仇。同时,她也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力,在这深宫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不多时,宫中的太监便带着皇帝的圣旨和赏赐来到了静澜居。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淑妃沈氏,贤良淑德,恭谨孝顺,深得朕心。今念其失子之痛,身子初愈,需好生静养。特将静澜居升级为淑宁宫,增派宫人二十名,太监十名,伺候淑妃起居。另赏赐东珠百颗,和田玉摆件十件,人参十支,燕窝五十斤,锦缎百匹,钦此!”
沈如晦领着宫人太监跪地接旨:
“臣妾接旨,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宣读完圣旨,脸上堆满笑容,恭敬地说道:
“淑妃娘娘,恭喜娘娘!皇上对您的厚爱,真是羡煞旁人。奴才这就带人去安排淑宁宫的事宜,保证让娘娘住得舒心。”
“有劳公公了。”沈如晦柔声道,示意阿檀奉上赏银。
太监接过赏银,连忙道谢,便带着人下去安排了。
一时间,静澜居热闹了起来。宫人们忙着收拾宫殿,摆放赏赐的珍宝,太监们则忙着传旨,告知各宫淑妃娘娘的殊荣。各宫嫔妃闻讯,纷纷派人送来了贺礼,语气恭敬,不敢有半分怠慢——如今太后失势,淑妃深得圣宠,谁也不愿得罪这位势头正盛的淑妃。
沈如晦站在殿中,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却没有太多的喜悦,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淑宁宫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件珍宝,都凝聚着皇帝的愧疚与宠爱,也凝聚着她复仇的希望与决心。
她知道,从今往后,她在宫中的地位会更加稳固,可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嫉妒与暗算。皇后的余党会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北狄暗线也会想方设法除掉她这个隐患。她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冷静,才能在这波诡云谲的深宫中,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娘娘,”阿檀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淑宁宫的布置已经差不多了,比以前气派多了。另外,影卫那边传来消息,说工部侍郎最近动作频繁,似乎在转移府中的财物,还与几个身份不明的人私下会面,那些人疑似北狄余孽。”
“哦?”沈如晦眸眼微眯,闪过一丝锐利,“看来我们的动作,让他有些慌了。太后倒台,刘宸被擒,他这是想勾结北狄残余势力,另寻出路?”
“多半是这样。”阿檀道,“影卫还说,工部侍郎府中似乎藏着什么重要东西,最近防卫格外严密。”
“重要东西?”沈如晦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怕是皇后当年与北狄勾结的账本,或是太后留下的联络密信。告诉影卫,密切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务必找到那些东西。另外,让宫中的人手也留意工部侍郎在宫中的眼线,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控制起来,别让他们通风报信。”
“是,奴婢这就去传信。”阿檀躬身应道。
沈如晦走到窗边,看着淑宁宫庭院中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还有新移栽的几株红梅——那是萧珣派人送来的,说是冬日将至,添些生机,也暗合了梅花印的线索。她指尖抚过窗棂,眸色愈发沉凝。
“娘娘,”阿檀去而复返,神色多了几分凝重,“刚收到影卫密报,工部侍郎今日午后会借着给皇陵送修缮材料的名义,出城与北狄暗线接头,似是要交出什么重要物件。”
“来得正好。”沈如晦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他以为这般隐秘,便能瞒天过海?告诉影卫,不必打草惊蛇,悄悄跟紧,记下接头人的样貌和落脚点。另外,速传消息给靖王殿下,让他暗中调动人手,待他们交易之时,一网打尽。”
“是!”阿檀应声欲走,又被沈如晦叫住。
“等等。”沈如晦补充道,“让影卫留活口,我们需要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北狄暗线的分布,还有皇后余党的核心名单。另外,叮嘱靖王殿下,务必小心行事,切勿暴露自身实力,毕竟‘活死人’的名头,还需多戴些时日。”
阿檀一一记下,快步退去安排。殿内恢复了宁静,沈如晦走到妆台前,拿起那支素银簪子,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簪身。萧珣的心思,总是这般缜密,既帮她铺路,又处处为她周全,这份情谊,让她在这冰冷的深宫中,多了几分暖意。
她想起前日萧珣信中那句“勿要逞强”,心中微动,提笔写下一行字:“风寒已散,梅香渐浓,静待君归,共破迷局。”折好后交给心腹,嘱咐务必亲手交到靖王手中。这既是报平安,也是一种默契的约定——待清除了这批余孽,他们便离真相更近一步。
未过午时,宫中便传开了消息,说淑妃娘娘深得圣宠,不仅宫殿升级,皇上还特意下旨,让御膳房每日按沈如晦的口味备膳,又从内库调取了不少珍稀药材,专供她调养身体。各宫送来的贺礼堆了半间偏殿,沈如晦却只让阿檀登记造册,大多原封不动,只挑选了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回赠,姿态放得极低。
“娘娘,您这般低调,会不会让人觉得您不把皇上的赏赐放在眼里?”阿檀不解地问道。
沈如晦正在翻看各宫贺礼的名册,闻言淡淡一笑:
“帝王恩宠,最是无常。太过张扬,只会引来更多嫉恨,反而不美。如今我们的目标是清除余党,而非争一时之宠。”
她指着名册上几个名字:
“你看,这几位嫔妃,从前都是皇后的人,如今太后倒台,她们惶惶不安,送来的贺礼最为厚重,不过是想攀附罢了。还有这位,看似与皇后无涉,实则她的兄长与工部侍郎过从甚密。这些人,我们都要一一记在心上,日后自有用处。”
阿檀恍然大悟:“娘娘是想借着这些贺礼,摸清各宫与余党的关联?”
“正是。”沈如晦合上名册,“如今淑宁宫成了众矢之的,我们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看清谁是友,谁是敌。那些急于示好的,多半心中有鬼;那些按兵不动的,要么是明哲保身,要么是暗藏杀机。”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启禀淑妃娘娘,御书房的李公公来了,说皇上请您去御花园赏菊。”
沈如晦眸色一动,随即恢复了柔弱的神色:
“知道了,替我更衣。”
阿檀连忙为她换上一身淡粉色宫装,依旧未施粉黛,只在鬓边簪了一朵新鲜的白菊,更显清雅脱俗。沈如晦对着铜镜打量片刻,轻声道:
“太过素净显得刻意,这般恰到好处便好。”
来到御花园,皇帝正坐在赏菊亭中,身边只带了几个近侍。见沈如晦前来,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连忙起身相迎:
“如晦,你来了。快过来坐,今日的菊花开得正盛,特意请你过来看看。”
沈如晦盈盈一拜:
“谢皇上惦记,臣妾能得皇上相伴赏菊,已是莫大的殊荣。”
她在皇帝身边坐下,目光落在满园的菊花上,神色温和,却不似寻常女子那般喜形于色。皇帝看着她恬静的侧脸,心中愈发喜爱:
“你身子刚好,不宜久坐,若是累了,便说一声。”
“臣妾无碍,能陪在皇上身边,臣妾心中欢喜。”沈如晦抬眸,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依恋,“只是臣妾近日闭门思过,想起许多事情,心中颇有感触。”
“哦?你想起了什么?”皇帝好奇地问道。
沈如晦垂下眸眼,声音带着几分怅然:
“臣妾想起母亲在世时,常说沈家世代忠良,唯有为国尽忠,方能不负皇恩。如今臣妾虽身在后宫,却也想为皇上分忧。只是臣妾无甚本事,只能在心中为皇上祈福,愿西北战事早日平息,北狄余孽尽数伏诛。”
她特意提及北狄,便是想试探皇帝的态度。
皇帝闻言,叹了口气:
“你有这份心,朕便知足了。北狄之事,确实棘手。太后勾结北狄多年,留下不少暗线,如今刘宸被擒,那些人狗急跳墙,近日边境又不安稳了。”
“皇上不必太过忧心。”沈如晦柔声安慰道,“臣妾相信,以皇上的英明神武,定然能平定北狄,保天下苍生安宁。只是那些潜藏在朝中的内奸,才是最可怕的隐患,若不早日清除,恐会后患无穷。”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你说得极是。朕已命人暗中调查,尤其是工部侍郎,朕总觉得他形迹可疑。”
沈如晦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皇上圣明。臣妾相信,在皇上的英明决断下,那些内奸定然无所遁形。只是调查之事,还需谨慎,切勿打草惊蛇。”
“朕明白。”皇帝握住她的手,语气温和,“有你在身边,朕心中安稳多了。你不仅聪慧,还这般懂事,不像其他嫔妃,只知争风吃醋。”
沈如晦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羞涩的神色:
“皇上过奖了,臣妾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两人在御花园中赏菊闲谈了许久,皇帝对沈如晦愈发满意,言谈间,再次提及要为她抬升位份之事。沈如晦连忙推辞:
“皇上,臣妾如今已蒙皇上厚爱,实在不敢再奢求更多。待日后臣妾为皇上分忧,再谈位份之事不迟。”
她的推辞,让皇帝更加觉得她谦逊懂事,心中的愧疚与宠爱愈发浓烈。
傍晚时分,沈如晦回到淑宁宫,刚坐下不久,阿檀便快步走进来,神色激动:
“娘娘,成了!靖王殿下那边传来消息,影卫跟着工部侍郎出城,在西郊破庙抓到了他与北狄暗线接头的现行,还搜出了皇后当年与北狄勾结的账本,以及太后留下的联络密信!”
沈如晦猛地站起身,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太好了!人呢?账本和密信呢?”
“人已被靖王殿下的人秘密看管起来,账本和密信,已经派人连夜送进宫来,想必很快就到了。”阿檀道,“靖王殿下还说,让您务必小心,此事牵扯甚广,恐会有残余势力狗急跳墙,对您不利。”
沈如晦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萧珣总是这般周到,事事为她考虑。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眼中满是坚定:
“账本和密信到手,我们便有了确凿的证据。明日,便是工部侍郎和那些余党伏法之时!”
她顿了顿,又道:
“阿檀,立刻安排人手,加强淑宁宫的防卫,尤其是夜间,切勿让任何人有机可乘。另外,准备一份奏折,将今日之事简要写明,明日一早,我要亲自呈给皇上。”
“是,娘娘!”阿檀连忙应道。
深夜,淑宁宫一片寂静,只有巡逻的宫女太监脚步声轻轻响起。沈如晦坐在灯下,手中捧着那本从工部侍郎处搜来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皇后与北狄的交易,还有朝中官员收受北狄贿赂的名单,其中不少人都是如今身居高位的大臣。
“母亲,沈家的冤屈,很快就能彻底洗刷了。”沈如晦轻声呢喃,眼中泛起泪光。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阿檀快步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
“娘娘,靖王殿下的影卫送来的,说是殿下亲手写的。”
沈如晦接过密信,拆开一看,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证据在手,明日便可收网。夜深露重,切记锁好门窗,勿念。”
字迹苍劲,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沈如晦看着信,唇边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心中的暖意驱散了深夜的寒凉。
她知道,明日将是一场硬仗。那些被账本牵扯到的官员,定然不会坐以待毙,定会想方设法反扑。可她已经没有退路,为了母亲,为了沈家,为了那些逝去的人,她必须勇往直前。
淑宁宫的灯光,在深夜中显得格外明亮,如同沈如晦心中燃烧的复仇之火。这场酝酿已久的风暴,终于要在明日彻底爆发。而她与萧珣之间,那份深埋心底的情愫,也在这场风雨同舟的博弈中,愈发清晰,愈发浓烈。
她将密信小心翼翼地收好,吹灭了灯,躺在床榻上,却没有丝毫睡意。明日的朝堂,注定会掀起惊涛骇浪,而她,将是这场风暴的中心。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路多么艰险,她都将步步为营,直至将所有仇人绳之以法,还沈家一个清白,还天下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