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发言,有理有据,既有自我批评,也直指问题要害,既强调了问责,也指明了方向。
周海随后发言,这位老资格的人大主席语气沉重:“我完全同意东升书记和李腾镇长的意见。这次事件,教训太深刻了!‘防汛是天大的事’这句话,不能只挂在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责任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对失职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否则不足以警示后人,也不足以平民意!”
纪委书记张明和组织委员陈志刚也相继表态,支持严肃问责,并建议启动相应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审查程序。
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刘长根孤立无援,面色如土。
赵东升最后总结,他代表党委做出了决定:“根据调查情况和班子讨论意见,党委认为,刘长根同志在此次防汛抢险工作中,存在思想麻痹、履职不力、险情处置迟缓等失职行为,对险情发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经研究决定:第一,责令刘长根同志在班子会议上做出深刻书面检查;第二,对其分管工作进行重大调整,不再分管农林水、乡村振兴等工作,改而分管相对边缘的民政、残联、卫生健康及联系供销社等工作;第三,将其失职问题及处理情况,据实向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报告。”
这个决定,意味着刘长根被彻底边缘化,其政治前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刘长根听完处理决定,身体微微晃了一下,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去了。他没有再辩解,只是木然地点了点头。
“对于李腾同志,”赵东升看向李腾,语气缓和了一些,“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在险情发生时挺身而出,靠前指挥,有效控制了局面,其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但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切实履行好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全面责任。”
会议结束后,刘长根第一个踉跄着离开了会议室,背影显得异常落寞。其他人也心情复杂地陆续离开。
李腾独自在会议室坐了一会儿。问责结束了,但他心中并无轻松之感。刘长根的下场,固然是其咎由自取,但也反映了基层政治生态的某种残酷性。他更忧心的是柳林镇脆弱的水利设施。
他回到办公室,立刻开始起草两份文件。一份是向县委、县政府和宋知远副县长报送的《关于柳林镇小河村河堤险情及处置情况的详细报告》,其中如实反映了险情经过、暴露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镇党委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另一份,则是《关于请求解决柳林镇水利设施薄弱环节治理资金的紧急报告》。他详细罗列了像小河村河堤这样的全镇重点隐患点,附上了初步的治理方案和预算,言辞恳切地请求县里给予资金支持。
在报告的最后,他写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次险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深刻反思,全面加强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同时也恳请上级体谅柳林实际困难,帮助我等补齐短板,筑牢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他将报告郑重地交给钱有福,要求立即按程序上报。
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意外地发现张薇发来了一条很长的信息。信息里没有抱怨,只是细细地说了孩子的情况,父母的叮嘱,最后写道:“知道你那边事情多,压力大,别太累着自己。家里一切都好,勿念。无论做什么决定,记得,安全和良心最重要。”
看着这条信息,李腾眼眶微微发热。家庭的温暖和理解,是他在这条艰难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撑。
他站在窗边,望着柳林镇稀疏的灯火。问责的风暴暂时平息,但留下的警示和反思,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他知道,柳林镇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充满了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激流险滩。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时刻保持清醒,坚守责任,小心翼翼地驾驭着这艘航船,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夜空中的几颗寒星,微弱却坚定,如同他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