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何以为民 > 第188章 问责

第188章 问责(1 / 2)

小河村河堤险情被成功控制的第三天,雨水暂歇,天空却并未放晴,依旧阴沉着脸,如同柳林镇政府大楼内凝滞沉重的气氛。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已然过去,但随之而来的反思与问责,却像另一场无声的风暴,在党委会议室里酝酿、盘旋。

会议由赵东升亲自主持。他端坐主位,面前放着防汛简报和险情处置报告,脸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沉郁。李腾、周海、刘长根等班子成员依次在座,人人面色凝重,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同志们,”赵东升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不高,却带着千钧重量,“小河村的险情,虽然最终被英勇的干部群众控制住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这绝不能掩盖我们在防汛工作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和失职行为!”

他拿起一份报告,目光锐利如刀,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今天这个会,不是庆功会,是反思会,是问责会!我们要深刻反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脸色灰白、眼神躲闪的刘长根身上:“长根同志,作为分管农林水、直接负责防汛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镇长,你先谈谈吧。对这次险情,你有什么认识?”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刘长根身上。他像是被烫了一下,猛地抬起头,嘴唇哆嗦了几下,才勉强开口,声音干涩而缺乏底气:“赵书记,各位同志……发生这样的险情,我作为分管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我承认,在思想上有所麻痹,对汛情的严峻性估计不足,对隐患排查……可能……可能不够彻底……”

他试图为自己辩解,语气越来越急:“但是,赵书记,咱们柳林镇水利欠账太多,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小河村那段河堤,大家都知道是老大难,去年冬天也想彻底修,可资金就那么多,只能先保重点……我也多次要求村里加强巡查,可基层的执行力……唉!”

他将责任巧妙地引向了“历史欠账”和“基层执行力”,试图减轻自己的直接责任。

“资金不足,基层执行有难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赵东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语气冰冷,“但是,长根同志,这不是你推卸责任的理由!作为分管领导,你的职责是什么?是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患、消除风险!是在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靠前指挥、有效处置!”

他拿起另一份材料,那是李腾和纪委初步核实的情况:“根据调查,险情发生前一周,水利站就曾就小河村河堤渗水问题向你做过书面汇报,并提出处置建议,你是怎么批示的?‘已知悉,请加强巡查’?这就是你的重视?险情发生时,李腾镇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跳进水里组织抢险,你呢?你人在哪里?做了什么有效的指挥?”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砸在刘长根心上,也敲在在场每个人的耳中。刘长根额头冒汗,哑口无言,脑袋几乎要埋到桌子底下。

赵东升没有继续穷追猛打,而是将目光转向李腾:“李腾同志,你也谈谈。作为镇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你对这次事件有什么看法?”

李腾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发言至关重要,既要直面问题,也要顾全大局,既要明确责任,也不能搞无限上纲。他看了一眼颓丧的刘长根,心中并无快意,反而有些复杂。

“赵书记,各位同志,”李腾的声音沉稳而清晰,“首先,我要做检讨。作为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全镇防汛工作的领导责任,我不可推卸。虽然具体分管是长根镇长,但我对水利设施隐患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深刻,督促检查不够到位,导致险情发生,我负有领导责任。”

他先主动承担了责任,姿态放得很低,这让赵东升和周海都微微颔首。

随即,他话锋一转,切入核心:“这次险情,暴露出我们工作中几个突出的问题。第一,也是最根本的,是部分干部责任心的缺失和侥幸心理的蔓延。对明显的隐患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也是轻描淡写,行动迟缓,这是最大的危险!第二,是应急指挥体系存在短板。险情上报、信息沟通、资源调配的环节,存在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第三,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太多,抗灾能力脆弱。”

他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部分干部”指的是谁。

“关于责任追究,”李腾语气变得严肃,“我认为,必须坚持权责一致、失职必究的原则。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能含糊。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广大冒着生命危险抢险的干部群众的一个交代!同时,追究责任不是目的,目的是吸取教训,改进工作,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