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明很快过来接起了电话。李腾本想回避,马德明却示意他留下。
“谢县长,您好您好!……对对,我是马德明。……劳您惦记,我们镇里一切都好,正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稳步推进工作。……哦,您问李腾同志啊?”马德明说着,目光瞟了李腾一眼,脸上堆起笑容,“李镇长年轻有为,干劲足啊!来了以后深入调研,做了不少工作,前段时间还妥善处理了辣椒滞销引发的一点小风波,表现很不错,班子配合也挺好……”
马德明在电话里对着谢再兴,将李腾好一顿夸赞,语气热情洋溢。但李腾站在一旁,却听得心中暗自警惕。马德明这番褒奖,听起来毫无瑕疵,但在官场中,这种过于热情的“肯定”,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疏远”或者“捧杀”,尤其是在并不直接分管柳林镇的谢再兴面前。
果然,马德明话锋微妙地一转:“……是啊,年轻人嘛,有想法,有冲劲,这是好事。就是有时候可能对基层的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步子迈得稍微快了点……不过请谢县长放心,我们班子会把握好节奏的,一定会全力支持李镇长的工作,确保柳林镇大局稳定……”
通话持续了不到五分钟。放下电话后,马德明脸上的笑容淡去,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对李腾说:“谢县长就是关心一下基层情况,没别的事。”他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李镇长啊,谢县长对我们柳林镇的工作很关心,以后要多向谢县长汇报。”
李腾点头称是,心中却波澜起伏。谢再兴这个看似寻常的关心电话,背后传递的信号却耐人寻味。他为什么会突然关注柳林镇?是真的关心,还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比如刘长根那边的“汇报”?马德明那番看似褒奖实则隐含提醒(甚至告状)的话,又是在向谢再兴传递什么信息?是在表明他能够“掌控”住自己这个新镇长,还是在暗示自己“不够稳重”?
县里领导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宋知远与谢再兴在发展理念上存在分歧,这早已不是秘密。自己作为宋知远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在柳林镇的一举一动,恐怕都会被放在这个更大的背景下进行解读。谢再兴的关注,让李腾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也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微妙。
为了保持与宋知远的紧密联系,也为了更规范地汇报工作,李腾开始定期撰写《柳林镇工作动态》,每十天左右一次,通过机要渠道报送宋知远。动态内容翔实,既汇报重点工作进展、取得成效,也坦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下一步打算,字斟句酌,力求客观准确。他知道,这是向上级展示自己工作思路和能力的重要窗口,也是争取支持的有效途径。
家庭的牵挂也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具体。晚上,李腾和张薇打了通电话,儿子和女儿在电话边叽叽喳喳叫着,“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李腾心里一酸,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他错过了孩子太多的成长瞬间。
“薇薇,辛苦你了。”他声音有些沙哑,“等这边稍微理顺一点,我一定接你们过来住段时间。”
“你忙你的,别惦记家里。我就是……就是有时候觉得你一个人在那儿,吃不好睡不好的,心里不踏实。”张薇叹了口气,“听说你们镇里情况挺复杂的,你凡事多小心,别太累着自己。”
妻子的理解和担忧,让李腾眼眶有些发热。他强笑着安慰了几句,挂了视频后,却久久无法平静。事业与家庭,如同天平的两端,让他难以兼顾。他只能将这份对家庭的亏欠,转化为在柳林镇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
县里领导的电话,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李腾在柳林镇真实的位置和处境。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不仅有镇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保守思想的阻挠,更牵扯到县里更高层面的微妙博弈。他就像航行在复杂水域的一叶扁舟,既要低头奋力划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又要抬头看清方向,警惕来自各方的风浪。宋知远的指导犹如灯塔,而谢再兴的关注则像是远处若隐若现的礁石阴影。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智慧,才能在这片充满挑战的水域中,找到通往彼岸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