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凤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后,脸上露出笑容:“这确实是好消息,但大家要记住,资本是助力,不是主导。不管是印尼的湿法冶炼厂,还是刚果(金)的钴矿项目,都要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的标准建设——印尼的湿法冶炼厂必须配套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污水零排放;刚果(金)的钴矿项目要先完成生态评估,再启动开采,医疗站和学校的建设进度要优先于开采设备的安装,不能有任何妥协。”
她走到会议室墙上的世界地图前,拿起红色马克笔,在非洲赞比亚的铜矿带和南美智利的锂矿带分别画了一个圈,旁边用黑色水笔写下“2026年q1启动调研”:“各位,刚果(金)和印尼项目只是‘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第一步。未来,咱们还要把‘中国方案’带到赞比亚、智利、澳大利亚,带到更多有资源开发需求的国家。要让全世界知道,资源开发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不是‘资本掠夺资源’的单向索取,而是‘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生态共护’的合作——我们不仅要带去先进的开采技术,还要带去环保理念,带去民生保障,让资源开发真正造福当地居民,让‘中国方案’成为全球资源治理的通用标准,成为中国与世界友好合作的桥梁。”
窗外,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图上,照亮了那些代表项目的圆点——北极的蓝色圆点、巴西的绿色圆点、刚果(金)的黄色圆点、印尼的红色圆点,还有赞比亚和智利新画的圈,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连成了一条闪耀的线,横跨全球。高小凤看着地图,眼前渐渐浮现出未来的景象:赞比亚的铜矿里,红色的智能开采设备有序作业,旁边的生态修复区里,新种的树苗已经长出嫩绿的枝叶;智利的锂矿周边,蓝色的盐湖波光粼粼,环保监测站的屏幕上显示着“水质达标,生态稳定”;全球各地的资源产区,村民们脸上带着笑容,孩子们在学校里读书,医疗站里传来医生的叮嘱……
这些景象,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中国方案”正在一步步实现的未来。高小凤知道,这趟“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航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会遇到国际资本的阻挠,可能会面临当地政策的变动,可能会遭遇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她并不担心,因为她身后有一支坚守初心、团结协作的团队,有认可“中国方案”的当地居民,有支持“中国标准”的国际组织。当赞比亚铜矿项目的第一台智能开采设备缓缓启动时,高小凤正站在矿区的观景台上,看着红色机械臂精准地将铜矿矿石装入运输带,旁边的生态监测屏上,实时跳动着“粉尘浓度0.05g\/3”“噪音60分贝”的绿色数据——这是“中国方案”在非洲落地的第三个项目,也是同凤集团将“低干扰开采+社区共建”模式复制到铜矿领域的首次尝试。
赞比亚矿业部长姆瓦纳瓦萨站在她身边,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职业技术学校,语气里满是赞叹:“高总,你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这比单纯投资更有意义。现在学校已经招收了200名当地学生,其中60%是年轻人,他们毕业后就能进入矿区工作,不用再背井离乡去南非打工了。”
高小凤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白色的教学楼已经封顶,工人们正在安装窗户玻璃,楼前的空地上,几位当地教师正带着学生绘制壁画——画面上,黄皮肤和黑皮肤的人手拉手站在铜矿旁,旁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清澈的河流。“这就是‘共赢之种’该有的样子。”高小凤轻声说,“资源开发不该只是开采和盈利,更要让当地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让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这样项目才能长久,‘中国方案’才能真正扎根。”
就在这时,穆卡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果(金)的项目报告:“高总,卡莫托矿区的医疗站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了!上周医疗团队给300名孩子做了复查,有120名孩子的血铅含量降到了安全标准以下,当地政府还特意发来感谢信,说咱们的医疗站是‘矿区的希望之光’。另外,学校的建设也很顺利,下个月就能迎来第一批学生,教材里还加了‘环保开采’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高小凤接过报告,翻到医疗站的照片——照片里,白色的医疗站外排着整齐的队伍,村民们脸上带着笑容,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国医生正在给一位老人测量血压,旁边的宣传栏上贴着“重金属污染防护知识”的海报。“太好了,这比任何项目数据都更有说服力。”她抬头看向远处的铜矿开采区,“等赞比亚项目稳定运营后,咱们把这里的经验复制到智利的锂矿项目上,那里的盐湖生态更脆弱,更需要‘低干扰开采’技术来保护。”
半年后,智利阿塔卡马盐湖锂矿项目现场,同凤集团的技术团队正在调试“盐湖提锂绿色技术”设备。不同于传统的蒸发池提锂,这套设备采用膜分离技术,不仅提锂效率提高了30%,还能避免大量占用盐湖水资源,减少对周边藻类和火烈鸟栖息地的影响。
智利环境部的官员在现场考察后,对这套技术赞不绝口:“之前有欧美公司来考察,提出的方案需要开挖20个蒸发池,会破坏盐湖的生态平衡,我们一直没有同意。你们的技术不仅环保,还能带动当地就业,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合作模式。”
高小凤笑着回应:“我们始终相信,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接下来,我们还会在盐湖周边建生态监测站,和智利的大学合作开展盐湖生态研究,让‘中国方案’不仅解决资源开发问题,还能为全球盐湖生态保护提供经验。”
随着“中国方案”在全球多个国家落地,同凤集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27年,联合国资源治理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召开,高小凤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分享了“中国方案”的实践经验——从北极的生态矿区到巴西的稀土基地,从刚果(金)的医疗站到智利的盐湖提锂技术,每一个案例都用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故事,证明了“生态优先、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可行性。
论坛结束后,有20多个国家的代表主动找到高小凤,希望能引进“中国方案”开展资源开发合作。其中,坦桑尼亚的代表握着她的手说:“我们国家有丰富的金矿资源,但一直没有找到环保的开采方式,看到你们在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项目,我们看到了希望,希望能和你们合作,让金矿开发也能造福当地居民。”
高小凤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期待的面孔,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中国方案’不是同凤集团的专属,而是属于全球所有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我们愿意把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探索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道路,让‘共赢之种’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回到北京后,高小凤组织团队成立了“中国方案全球共享中心”,专门负责技术输出、人才培训和项目合作。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就为15个国家提供了资源开发技术培训,帮助8个国家制定了环保开采标准,推动了5个跨国资源合作项目的落地。
在“中国方案全球共享中心”的展厅里,有一面巨大的“共赢之树”墙——墙上贴着来自全球各个项目地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中国方案”带来的改变:北极的北极狐种群数量比项目启动时增长了40%;巴西稀土项目周边的居民收入提高了50%;刚果(金)卡莫托矿区的孩子再也不用去矿洞捡矿石,而是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智利阿塔卡马盐湖的火烈鸟数量比去年增加了200只……这些照片像一片片绿叶,装点着这棵茁壮成长的“共赢之树”。
2028年的一天,高小凤带着穆卡和团队的核心成员,再次来到刚果(金)卡莫托矿区。此时的矿区已经焕然一新——曾经的手工矿洞被封填,种上了当地的珍稀树种;医疗站里,当地医生已经能独立开展血铅检测和治疗;学校里,孩子们正在上“环保开采”课,用3d打印笔制作开采设备模型。
一位曾经在矿洞工作的矿工,现在成了矿区的生态管理员,他带着高小凤参观生态修复区,指着已经长高的树苗说:“高总,您看这些树,都是咱们一起种的,现在已经长到两米高了。以前我总担心矿挖完了,我们就没活路了,现在我知道,只要保护好环境,用好技术,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高小凤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和穆卡视频时,他手里那些满是焦虑的数据和照片,心里满是感慨。她知道,“中国方案”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团队的坚守、当地居民的支持,还有全球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傍晚时分,高小凤站在卡莫托矿区的山顶,看着夕阳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矿区的每一个角落。远处,医疗站的灯光亮了起来,学校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歌声,矿区的运输带有序地运转着——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也是“中国方案”在全球绽放光芒的缩影。
她拿出手机,给远在北京的高小琴、祁同伟、陈工发了一条消息:“‘共赢之种’已经在全球多个地方扎根发芽,有的已经长成了小树,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更多人遮风挡雨。”
消息发出后,很快收到了回复——高小琴说:“印尼湿法冶炼厂的环保指标又创新高,已经成为东南亚的示范项目了!”祁同伟说:“北极理事会刚发来消息,想把‘中国方案’的生态标准推广到全球所有极地资源开发项目!”陈工说:“智利盐湖提锂技术已经申请了国际专利,有10个国家想引进这套技术!”
看着这些消息,高小凤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知道,“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路还有很长,但只要大家继续携手并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共赢之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为全球资源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属于中国的智慧和力量。而这棵“共赢之树”,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枝繁叶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