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息(1 / 2)

全球项目推进会的前一天,北京的秋意已浓,办公室窗外的银杏叶飘落在窗台上,铺成一层浅浅的金黄。高小凤刚在刚果(金)考察团物资清单的“医疗设备”一栏签下名字,门就被轻轻推开——穆卡背着洗得发白的双肩包站在门口,蓝色牛仔裤上还沾着些许旅途的灰尘,一件印着“同凤集团”深蓝色logo的白色t恤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精神。他手里提着一个鼓得像小山似的帆布包,包带被勒出深深的印痕,脸上带着刚下国际航班的疲惫,眼底却亮得像盛着星光:“高总,我来报道了!”

他快步走到办公桌前,小心翼翼地把帆布包放在桌上,拉开拉链时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珍宝:“这里面是我从刚果(金)带的咖啡豆,是加丹加省卡莫托矿区的村民自己种的,在海拔1200米的山坡上,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每天靠雨水浇灌。村民说这是他们最好的咖啡豆,让我一定要带给您和考察团的同事,路上泡着喝,能解乏。”

高小凤伸手接过帆布包,指尖触到包底一块方方正正的硬物,好奇地抬头:“除了咖啡豆,你还带了别的东西?”穆卡闻言挠了挠头,耳尖微微泛红,从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面是用刚果(金)传统蜡染布做的,蓝色底色上印着红色的部落图腾,边角用棉线仔细缝补过,看得出来用了很久。“这是我整理的当地风俗手册,怕考察团到了之后跟村民沟通出差错。”他翻开笔记本,里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黄色便利贴上画着简单的部落礼仪示意图,比如见面时双手合十鞠躬的姿势,红色便利贴用加粗字体写着“禁忌:勿拍他人肩膀、勿用左手递物”,还有绿色便利贴上面是用拼音标注的林加拉语短句:“oniwana(你好,孩子)”“rcigi(非常感谢)”。

“我还找矿区的志愿者拍了照片,打印出来贴在里面了。”穆卡指着一页贴着照片的纸,照片上是卡莫托矿区的村口,一棵百年猴面包树下围坐着几位老人,“这是村民们平时聚集的地方,咱们到了之后可以先在这儿跟老人打招呼,他们在村里说话最有分量。还有这张,是矿区周边的小路,雨季的时候会积水,我在照片旁边标了哪段路能走,哪段路要绕着走。”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高总,我上周跟卡莫托矿区的小学老师通了电话,他们说愿意帮咱们组织孩子体检——会提前三天挨家挨户通知家长,让孩子们体检当天早上空腹,还会准备小凳子让孩子们排队时坐,这样能省不少时间,也能让孩子们少遭罪。”

高小凤一页页翻看着手册,指尖拂过那些带着温度的手写字迹和照片,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她抬头看向穆卡,眼神里满是认可:“穆卡,你考虑得比我们还周全。有你跟着考察团,我们在刚果(金)的工作肯定能少走很多弯路。明天推进会结束后,你给技术团队做个文化培训吧,重点讲讲和不同部落村民沟通的注意事项,还有矿区周边的安全隐患,比如雨季可能出现的滑坡区域,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穆卡用力点头,眼睛亮得更甚:“我一定好好准备!”

第二天上午九点,全球项目推进会准时在同凤集团总部的大会议室召开。会议室的环形会议桌上,整齐摆放着各项目的资料夹,蓝色封面是北极项目,绿色是巴西项目,黄色是刚果(金)项目,红色是印尼项目,一目了然。巨大的LEd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同凤全球项目的进展视频——北极的生态监测站里,工作人员穿着橙色防寒服,正用专业设备记录冻土温度,屏幕上实时跳动着“-12.3c,冻土稳定”的字样;巴西的稀土钻井现场,银白色的微创钻井设备在阳光下泛着光,钻头缓缓钻入地下,旁边的显示屏上标注着“钻井深度1200米,稀土品位0.08%”;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勘探现场,勘探人员戴着草帽,蹲在热带雨林的边缘采集土壤样本,样本袋上清晰写着“采样点:苏门答腊岛南部,编号:INd-001”……

祁同伟穿着深色西装,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第一个走上发言台,语气里难掩兴奋:“各位,北极项目有重大突破!咱们自主研发的‘生态违法预警系统’,上周在挪威执法中正式发挥作用了——挪威执法人员通过系统的卫星监测功能,发现了一处位于斯瓦尔巴群岛附近的非法钴矿开采点,当时对方已经开始搭建开采设备,执法人员及时赶到制止,避免了冻土层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北极理事会昨天发来邮件,正式邀请咱们参与《全球极地资源开发环保公约》的修订工作,让咱们把‘中国方案’里的生态评估标准、开采技术规范写进公约,这意味着‘中国标准’即将成为全球极地资源开发的通用标准!”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高小琴紧接着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份印尼语的文件:“印尼项目的筹备也很顺利。雅加达‘东南亚新能源资源开发论坛’还有两周召开,咱们的发言材料已经翻译成印尼语,交给印尼矿业部审核后,他们不仅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还特意回复说要在论坛上增设‘中国方案’专题讨论环节,让咱们有更多时间介绍湿法冶炼技术。另外,印尼当地的环保组织‘绿色雨林联盟’也传来消息,他们会组织50名志愿者在论坛现场发放咱们的项目宣传册,宣传册里除了湿法冶炼的技术优势,还有巴西项目的生态修复照片,能让更多印尼民众了解咱们的理念。”

陈工是技术出身,说话简洁有力,他拿着3d打印的钴矿开采模型走上台,将模型放在展示架上:“刚果(金)考察团的技术准备已经全部完成。咱们带的便携式地质探测仪,经过三次调试,现在能在现场30分钟内检测出钴矿的品位和岩层硬度,精度误差不超过0.01%,不用再把样本寄回国内检测,至少能节省一周时间。医疗团队的血铅检测设备也准备好了,采用的是最新的免疫层析法,15分钟就能出结果,孩子们不用长时间排队等待。我手里这个3d打印模型,是按照1:50的比例做的,能直观展示‘低干扰开采’的全流程——从地表钻孔,到地下矿体开采,再到矿渣回收,每个环节都能清晰看到,村民一看就能明白,比单纯讲理论管用多了。”

推进会结束后,高小凤留下穆卡和技术团队负责人李工,三人围在会议室角落的小桌旁,展开一张巨大的刚果(金)加丹加省地图。高小凤用红色马克笔在卡莫托矿区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咱们考察团第一站就去卡莫托矿区,那里是加丹加省手工开采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儿童血铅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到了之后,李工你带技术团队先采集矿样和土壤样本,重点检测钴矿品位和土壤铅含量;医疗团队同步在村口的猴面包树下搭建临时体检点,给孩子们做体检。穆卡,你负责和村民沟通,把咱们的项目计划讲清楚——咱们的‘低干扰开采’不会破坏他们的耕地,还会帮他们建医疗站和学校,让他们放心。”

穆卡凑近地图,手指轻轻点在卡莫托矿区的位置:“高总,您放心!我上周已经和卡莫托矿区的村民代表通了三次电话,他们听说咱们要去,特别高兴,说会在村口的猴面包树下跳传统的‘丰收舞’欢迎咱们,还会杀羊准备当地的特色美食‘西玛’招待咱们。不过有个情况我得跟您和李工说一下——矿区周边没有电网,咱们的检测设备需要用电,村民说愿意把自家的太阳能板借给咱们,虽然每块功率只有100瓦,但十几块凑在一起,勉强能满足设备的基本用电需求。”

高小凤闻言思索片刻,抬头对李工说:“李工,咱们再带五台便携式发电机,每台功率2000瓦,万一遇到阴天太阳能板供电不足,发电机能应急。另外,让后勤组准备一批小礼物——给村民带太阳能手电筒,他们晚上出门不用再摸黑;给孩子们带文具套装,里面有铅笔、笔记本、水彩笔,让他们感受到咱们的诚意。”李工点头记下:“我这就去安排,保证出发前全部准备到位。”

一周后,刚果(金)考察团乘坐的航班降落在卢本巴希国际机场。从机场到加丹加省卡莫托矿区,需要乘坐四个小时的汽车,沿途的道路坑坑洼洼,车子颠簸得像在跳街舞。但当考察团的车队驶进卡莫托矿区时,所有人都忘了旅途的疲惫——村口的猴面包树下,村民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妇女们头上裹着红色、黄色的头巾,手里拿着彩色的羽毛,随着鼓点跳起了欢快的“丰收舞”;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手里捧着野花,围着车队欢呼雀跃,有的孩子还怯生生地伸出手,想摸摸车玻璃。

穆卡第一个跳下车,用流利的林加拉语大声喊道:“oni,ndeaa!oni,ndepapa!(妈妈们好!爸爸们好!)”村民们看到穆卡,立刻围了上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拉着穆卡的手,不停地用林加拉语说着什么,眼里满是关切。穆卡耐心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然后转身对高小凤说:“老奶奶问我这一路累不累,还说给咱们准备了刚煮好的咖啡,让咱们先去休息。”

李工带着技术团队很快投入工作,他们在猴面包树旁搭建起临时检测点,打开便携式地质探测仪,将探头插入矿样中——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数据:“钴矿品位0.07%,岩层硬度3.5,适合低干扰开采”。医疗团队的帐篷也迅速搭好,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拿出血铅检测设备,孩子们排着队,好奇地看着这些“会发光的机器”。一位穿着蓝色上衣的小男孩,在妈妈的鼓励下,伸出手指让医生采血,当看到检测结果显示“血铅含量65μg\/L(正常标准≤10μg\/L)”时,男孩的妈妈眼圈红了,拉着医生的手不停地道谢。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到高小凤身边,老人穿着灰色的长袍,脸上布满皱纹,手里拿着一串用兽骨做的手链。穆卡连忙上前翻译:“老人说他叫卡隆加,是卡莫托矿区的老村长。他说以前也有外国公司来考察过,只问钴矿的储量,从来不管村民的死活,有的公司甚至还抢占村民的耕地。但咱们同凤不一样,不仅要帮他们改进开采技术,还要给孩子治病、建学校,所以村民们都把咱们当成亲人,愿意全力配合。”

高小凤握着老人粗糙的手,轻声说:“卡隆加村长,谢谢您和村民们的信任。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单纯开采钴矿,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把钴矿变成造福大家的资源。我们会用最环保的技术开采,不破坏耕地;会建最好的医疗站,给孩子们治病;会建最漂亮的学校,让孩子们能读书。我们会和大家一起,把卡莫托矿区建设成大家的幸福家园。”

当天晚上,考察团在村民的帮助下,在村口搭起了五顶蓝色的临时帐篷。穆卡从帆布包里拿出咖啡豆,在村民的土灶上煮起了咖啡——浓郁的咖啡香很快弥漫在整个营地,村民们和考察团的成员围坐在火堆旁,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天。李工拿着白天的地质探测数据,兴奋地对高小凤说:“高总,加丹加省的钴矿资源比咱们预估的还要好!卡莫托矿区的钴矿品位平均在0.07%以上,最高达到0.1%,而且岩层硬度适中,咱们的‘低干扰开采’方案完全适用,只要设备到位,三个月内就能启动试开采!”

高小凤看着帐篷外的星空——刚果(金)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像钻石一样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银河清晰可见。她想起一年前,同凤集团还在为北极项目的资金发愁,当时有不少人质疑“中国企业做不好海外资源项目”;而现在,他们不仅在北极、巴西、印尼打开了局面,还赢得了刚果(金)村民的真心认可。她知道,“中国方案”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侥幸,而是“生态优先、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初心,是祁同伟为了北极项目放弃春节回家,是高小琴为了印尼项目熬夜修改材料,是李工为了调试设备在实验室熬了无数个通宵,是团队里每个人的坚守与付出。

几天后,考察团结束了在刚果(金)的调研,准备返回北京。离开那天,村民们早早地在村口等候,有的拿着自家种的香蕉,有的拿着手工编织的草席,还有的拿着给孩子们准备的木雕玩具,一定要塞给考察团的成员。孩子们跟在车队后面跑,手里举着画着“中国方案”的图画——画上有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白色的医疗站和红色的学校,还有一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手拉手站在一起。穆卡坐在车里,看着窗外越来越远的村民,眼里含着泪水:“高总,咱们一定要尽快回来,不能让村民们等太久。”

高小凤看着穆卡,语气坚定:“我们一定会回来的。等巴西稀土项目下个月投产后,我们就启动刚果(金)钴矿项目的前期建设,先建医疗站和学校,再引进开采设备,让村民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回到北京后,高小凤立刻组织团队召开刚果(金)钴矿项目推进会。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加丹加省的地图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红色的圆点代表钴矿开采区,旁边标注着“开采面积:50公顷,预计年产量:500吨钴”;蓝色的圆点代表医疗站,标注着“建筑面积:800㎡,设置科室:儿科、内科、检验科”;黄色的圆点代表学校,标注着“建筑面积:1200㎡,班级数量:6个,学生人数:240人”。

就在这时,高小琴拿着一份文件快步走进会议室,脸上满是兴奋:“小凤,好消息!印尼矿业部刚才发来正式函件,同意咱们在苏门答腊岛建设湿法冶炼厂,还承诺提供五年的税收优惠——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三年减半征收。另外,挪威主权基金也发来邮件,想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咱们的刚果(金)项目,投资金额不低于2亿美元,他们说看好‘中国方案’的长期前景,愿意长期持有项目股权,不干预项目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