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二更(2 / 2)

嬴稷始终面色沉静,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目光偶尔会扫向大殿一侧的屏风。

那屏风之后,身着小小朝服的秦昭正凝神屏息,专注地聆听着这场关乎她理想能否实现的激烈辩论。她能听到那些反对的声音如同冰雹般砸落,心中不免紧张。但她已经大了,不会被这些言论左右。秦昭坐的板板正正。

当争论达到高潮,双方都有些词穷之际,嬴稷终于抬了抬手,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这位掌握最终裁决权的帝王身上。

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众卿所虑,朕已知之。户部之忧,在于财用;医家之虑,在于道统;老成之虑,在于安稳。皆为国事操劳,朕心甚慰。”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然,尔等可曾想过?渭水疫情,若无‘医助学徒’奔走防疫,伤亡几何?民间郎中药铺,可能如臂使指,顷刻动员?寻常百姓,遇急病重疾,可能人人负担得起延请名医之资?”

一连串的反问,让方才激烈反对的几位大臣一时语塞。

嬴稷继续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言非虚。疫病之害,犹胜刀兵,此言非恐。惠民医馆,非为与民争利,实为补民间医疗之不足,救黎庶于疾苦濒危之际,此乃朝廷不容推卸之责!

故此,医馆之设,势在必行!”

反对者们脸色一白,正要再谏,嬴稷却抬手制止了他们,提出了一个折中而务实的方案

“然,卿等所虑,亦不可不察。此事,不可一蹴而就。朕决定,先行试点!于京畿三辅之地,择取三至五个情形各异之县,先行设立惠民医馆,以观成效。”

“至于资金,”他看向户部尚书,“不必全部仰赖国库。由朕之内帑拨付部分,其余由试点州县之府库承担,并可尝试‘微利经营’之道,所收药费诊金,仅取维持医馆日常运转之数,绝不以盈利为目的。”

“医疗事故之责,”他转向廷尉,“着尔等会同太医署,速速拟订《医事律例》试行草案,明确医士职责权限、事故勘查与裁定之程序,务求公允。”

最后,他看向那位代表医家的老臣,语气稍缓:“至于天下医家……朝廷绝非欲断其生路。可颁下明谕,凡民间医者,若能通过太医署统一考核,认可其医术医德者,亦可聘入医馆任职,授予相应官职俸禄。

其原有药铺,亦可经审核,成为官制成药之经销点,共襄善举。”

这一连串的决策,既展现了推行新政的坚定决心,又充分考虑了现实困难与各方利益,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支持者面露喜色,反对者虽心有不甘,但见陛下决心已定,且方案已尽可能顾及了他们的担忧,也无法再强谏。

一场艰难的朝堂博弈,终于以嬴稷的乾坤独断告终。惠民医馆的计划,虽然规模被大大缩小,仅限于试点,但终究是迈出了从无到有的、至关重要第一步。

退朝后,嬴稷回到后宫,看到等候在那里的女儿。秦昭的小脸上既有兴奋,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显然刚才的辩论让她心神激荡。

“昭儿,”嬴稷看着女儿,目光复杂,“今日朝堂之争,你可听清了?”

秦昭用力点头:“儿臣听清了。知道了做事之难,知道了要考虑很多很多人的想法和难处。”

“嗯,”嬴稷微微颔首,“知其难,而后方能行其远。试点之事,务必谨慎,步步为营。这《医事律例》的草拟,成药的标准制定,医士的选拔考核,样样都需你与文先生、太医令细细斟酌。”

“儿臣明白!”秦昭眼中重新燃起斗志,“儿臣定会全力以赴,让这三五个医馆,成为天下万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