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它吹气!吹得鼓鼓的!”
“要刷甜甜的水!”
“要用那种香香的木头烤!”
御厨们看着那半只色泽红亮、香气独特的烤鸭,面面相觑。
吹气?给鸭子吹气?这从何吹起?刷糖水他们理解,是为了上色,但比例呢?果木?哪种果木?
首先,“吹气”就难倒了所有人。尝试用竹管吹,效果不佳。最后还是公输邈被“紧急求助”,带着工匠们琢磨着用皮囊和气囊做了个简易的“打气装置”,才勉强解决了给鸭皮和肉身分离充气的问题。
然后是烫皮、刷饴糖水。糖水的浓稠度、刷的遍数,都需要一次次试验。不是刷少了颜色不够,就是刷多了烤出来发黑发苦。
最关键是烤制。炉温的控制、最后发现枣木、梨木效果最好、烤制的时间……失败了一炉又一炉。
御膳房后院一度挂满了各种试验品鸭子,烤焦的、颜色不均的、没熟透的、烤干了的……香气与焦糊气齐飞,引得宫里的野猫都围着不肯走。
御厨们都快被烤鸭腌入味了,个个脸上带着烟熏火燎的痕迹,看着公主殿下每天跑来检验成果然后失望摇头,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直到七八日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有一炉烤鸭出炉时,那枣红色的光泽、扑鼻的异香、以及片开后皮酥肉嫩、汁水丰盈的状态,都无限接近秦昭带回来的那半只!
“成了!就是这个味道!”秦昭尝了一口,兴奋地跳起来!
御厨们几乎要喜极而泣!
萧皇后被请来“品鉴”。看着女儿献宝似的呈上的、卷得似模似样的烤鸭卷,她优雅地尝了一口,凤眸中顿时掠过一丝惊艳。
“此物确非凡品。”萧皇后细细品味着那丰富的层次感,“皮酥肉嫩,肥而不腻,佐以面饼葱酱,风味独特至极。”她看着女儿那亮晶晶求表扬的眼神,笑着补充道,“昭儿这次又立了一功。”
品尝之后,萧皇后敏锐的商业和政治头脑立刻转动起来。
“此烤鸭制法繁复,用料讲究,非寻常百姓家所能自制。其味独特,必受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青睐。”
她对随后闻讯赶来的嬴稷和少府官员说道,“如今朝廷推广鸭禽养殖,鸭绒、鸭毛已得所用,鸭肉却消耗有限。若能将此烤鸭设为宫廷御膳,或于城中设官营‘烤鸭坊’,其利可分三处:一则可消耗鸭肉,促进养殖;二则可获利充实国库;三则,此美味亦可视作陛下恩赏,赐予臣下,彰显荣宠。”
嬴稷尝过后,亦觉此物风味绝佳,对皇后的提议深以为然。他如今对女儿捣鼓出的、能赚钱惠国的新事物接受度极高。
“准。着少府即刻办理。制法需严格保密,工匠签死契。”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正在努力啃鸭腿的女儿,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所得利润,分出一成,计入雨宸公主私库,算是她的‘汤沐之资’。”
于是,继雪酪之后,“宫廷御制烤鸭”很快成为咸阳美食界的新贵。
官营的烤鸭坊门前车水马龙,一座难求。一只烤鸭价格不菲,却依旧让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鹜。这不仅带动了鸭禽养殖业,使得农户养鸭积极性大增,鸭绒、鸭毛的来源也更加稳定充足,甚至还衍生出了专门种植优质果木、制作甜面酱、蒸制薄饼等相关产业。
一条由一只烤鸭引发的、集养殖、加工、餐饮、副产品利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就这样在秦昭的无心插柳和萧皇后的巧妙运作下,悄然形成。
而我们的雨宸公主秦昭,则对她“私库”里日益增多的金饼毫无概念,她只是很高兴以后可以经常吃到美味的烤鸭了,并且大方地表示,下次去见姚小哥,一定要送他一只御厨版的顶级烤鸭尝尝!比他带来的还要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