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第一批标准药茶包顺利出货,像给五味轩上下打了一剂强心针。沈清辞亲自盯着装车发运后,并未放松,连日泡在工坊里,与负责生产的老师傅们一起,反复调试配方比例和生产流程,确保每一批产品的品质稳定。
“李师傅,这决明子炒制的火候还得再准些,过了有焦苦气,不足则药效难出。”沈清辞捻起一粒样品,仔细看着成色。
“东家放心,小老儿再琢磨琢磨,定拿捏准了。”负责炮制的李师傅连连点头,对这位年轻东家的严谨心服口服。
另一边,包装区内,女工们正在学习如何将混合好的茶料准确分装进特制的滤纸包,再封入印有“五味”标识和功效说明的棉纸袋。白芷在一旁仔细检查封口是否严密,分量是否足称。
“白芷姐姐,这包口总有点歪……”一个年轻女工不好意思地递过一包。
“没关系,熟能生巧。你看,这样折角,再压一下,就平整了。”白芷耐心示范,语气温和。沈清辞远远看着,心中欣慰,白芷越发沉稳细致了。
清风则在前堂与工坊之间穿梭,负责协调运输和反馈市面反应。这日,她兴冲冲地跑回来:“姑娘!好消息!咱们那‘清风散’(针对初起风寒的药茶包)和‘开胃饮’卖得可好了!西街李掌柜家的小公子着了凉,喝了两包咱们的茶,第二天就说松快多了,李夫人直接订了半年的量!还有东市王婆婆,说吃了‘开胃饮’,饭都多吃了半碗!”
沈清辞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大众产品的市场反响良好,意味着五味轩真正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稳固根基的关键一步。
陆景珩下朝回来,得知进展,也颇为赞许:“物美价廉,方便实用,此乃长久之道。工坊生产务必保证质量,口碑建立不易,毁之却易。”
“我明白。”沈清辞郑重道,“已让陈先生制定了更细致的工坊规章,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每道环节都有记录,责任到人。”
然而,平价路线走顺了,高端定制那边却遇到了新挑战。回春堂的“冬令进补宴”凭借价格优势和多年积累的药材商誉,确实吸引了不少注重“疗效”和“底蕴”的中坚客群。几位原本在五味轩定制药膳的官家老夫人,也被家中注重“实惠”的晚辈劝说,转而尝试回春堂的套餐。
“姑娘,这可怎么办?”清风有些着急,“赵夫人府上刚派人来说,这个月的茯苓糕暂时不定了,想试试回春堂新出的‘八珍养生糕’。”
沈清辞沉吟片刻,并未慌乱:“人各有需,强求不得。赵夫人注重养生,回春堂的‘八珍糕’传承已久,试试也无妨。咱们的茯苓糕,胜在口感细腻、药性平和,自有它的客群。关键是,我们要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东西。”
她转而问白芷:“我让你试制的‘玉容膏’和‘安神香囊’进展如何?”
白芷答道:“‘玉容膏’的方子按姑娘说的调整了几次,滋润不腻,香气也雅致,几位试用过的夫人都说好。‘香囊’的配方也定了,用的是合欢花、薰衣草配少许琥珀粉,安神效果明显。”
“好!”沈清辞点头,“咱们下一步,就主打这些‘精致养护’和‘怡情雅玩’类的产品。回春堂长于治病补虚,咱们就侧重日常调养和生活情趣,错位竞争。”
正当沈清辞调整策略,应对回春堂的竞争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让局面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日午后,一位衣着素雅、气质干练的中年妇人在丫鬟陪同下走进五味轩,点名要见沈清辞。妇人自称姓陈,夫君是江南来的绸缎商。
“陆少夫人安好。”陈娘子落落大方,言语爽利,“妾身听闻少夫人擅制药膳,近日偶得风寒,咳嗽不止,又嫌汤药苦涩,特来求个温和的方子。”
沈清辞观其气色,又细问了症状,便推荐了“川贝雪梨茶”和“陈皮蜂蜜膏”,并现场泡了一盏茶请她品尝。
陈娘子细细品过,眼中露出赞赏:“果然清润可口,喉间顿觉舒爽。少夫人妙手。”她话锋一转,“不瞒少夫人,妾身家中在江南也有些许生意,经营着几家绣庄和茶楼。观您这五味轩,产品新颖,经营有道,尤其这药茶包,构思极巧。不知……可有兴趣将生意做到江南去?”
此言一出,沈清辞心中一动。江南富庶,讲究养生,确是巨大的市场。但她表面不动声色:“陈娘子谬赞。五味轩初创不久,根基尚浅,恐难当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