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巨大的支持!沈清辞连连道谢,心中更有底气了。
有了王院判这座“靠山”,沈清辞开始系统整理、验证自己的药膳方子,并尝试开发新品。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糕点点心,开始研究便于携带、保存的丸剂、膏方,甚至药茶包。清风和白芷成了她的“首席试吃官”兼“意见反馈员”。
“姑娘,这个新做的‘桂花酸枣仁膏’好吃是好吃,就是……是不是太甜了点?王老不是说脾胃弱的要少甘腻吗?”白芷细细品味后提出意见。
“有道理!减三分糖,加少许陈皮丝调和腻感试试。”沈清辞从善如流,立刻修改配方。
清风则负责“市场调研”:“姑娘,我今儿个听李夫人跟前的丫鬟说,她们家老夫人最近睡眠不好,又嫌汤药苦。咱们那个安神茶,能不能做成香囊那样,放在枕边闻着就能安神的?”
“枕边香囊?”沈清辞眼睛一亮,“这主意妙!可以用茉莉、薰衣草配少量安神的合欢皮、柏子仁试试!”她立刻找来绸布和药材,动手制作起来。
团队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这日,清风在前堂接待一位挑剔的郡主管家,因为对一味药材的产地功效回答得不够准确,被对方不轻不重地挤兑了两句,委屈得眼圈通红。白芷在验收一批新到的黄芪时,发现品质参差不齐,坚持要退货,却差点被能言善辩的供货商忽悠过去,幸好阿福及时赶到镇住场子。
沈清辞没有责怪她们,反而把她们叫到身边,耐心分析问题所在,亲自示范如何应对。她告诉清风,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坦诚请教或转而介绍更熟悉的领域,反而是真诚。她鼓励白芷,坚持原则是对的,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立刻请她或陈先生定夺。
经历了几次小挫折和沈清辞的悉心指导,两个丫头进步神速,处理事情越发沉稳老练。阿福和常山也将各自的一摊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眼看着团队渐渐成型,一切步入正轨,沈清辞心情愉悦,干劲更足。这晚,她拉着陆景珩在书房,兴奋地展示她新设计的五味轩标识——一个融合了药葫芦、五味子枝叶和祥云纹样的精巧图案,准备用在未来的包装、幌子上。
“你看,既有行业特征,又寓意吉祥,还好记!”她颇为得意。
陆景珩仔细端详,点头赞道:“构思巧妙,简洁大气。看来,我的夫人不仅是药膳大师,还是设计高手。”
沈清辞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转移话题:“对了,工坊那边快弄好了吧?第一批新包装的茯苓糕和阿胶枣,我想赶在重阳节前推出,试试水。”
“差不多了。阿福说再有三五日便可收尾。”陆景珩道,“重阳节是个好时机。”
正说着,阿福从外面进来,脸色有些凝重,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做工精致的锦盒。
“少爷,姑娘,刚才门房收到这个盒子,说是‘回春堂’赵掌柜派人送来的‘贺礼’,恭贺五味轩扩建之喜。”
回春堂?京城最大的药堂之一?沈清辞和陆景珩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丝警惕。五味轩扩建,与回春堂并无交集,对方为何突然送礼?
沈清辞小心地打开锦盒,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整整齐齐码放着几样市面上极难买到的、品相上乘的珍贵药材,旁边还有一张洒金帖子。帖子上言辞客气,恭贺之余,委婉提出,回春堂对药膳市场“亦颇有兴趣”,希望能与五味轩“交流切磋”,甚至“合作开发”,并邀请沈清辞“得暇过府一叙”。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而且这“交流切磋”、“合作开发”的措辞,与之前钱掌柜的“合作”如出一辙,只是姿态更高,也更难以直接拒绝。
“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陆景珩放下帖子,眼神微冷,“回春堂底蕴深厚,人脉广阔,他们若真想涉足药膳,将是强劲的对手。这礼,是试探,也是……警告。”
沈清辞捏着那张做工精美的帖子,感受到一种不同于钱掌柜那种直白贪婪的压力。这回春堂的赵掌柜,像个耐心十足的猎手,出手更加沉稳老辣。
她沉默片刻,抬头看向陆景珩,眼中没有畏惧,反而闪过一丝斗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正好,试试咱们这新练的团队,够不够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