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的老头倒没说什么,但沈清辞发现他喜欢喝茶。于是,沈厚德偶尔会拎着一壶凉茶过去,给老头倒上一碗,两人也不多话,就默默坐着。一来二去,老头见到沈家人也会点点头了。
沈安的角色也很快明确了。小家伙机灵,但算账还不行。沈清辞就让他负责“外交”和“情报”。比如,看到有带小孩的客人,沈安就主动送上一小块卤味;听到客人闲聊说哪家的肉新鲜,哪个集市菜便宜,他就竖着耳朵听,回来告诉姐姐。
这天,沈安神秘兮兮地跑回来,扯着沈清辞的衣角小声说:“姐!我听布庄的客人说,前面街口新开了家熟食铺子,也卖酱肉呢!”
这消息让沈清辞心里一紧。竞争来了!她赶紧让父亲去打听了一下。果然,新开的熟食铺主要卖酱肘子、白切鸡之类的,虽然和卤味不完全一样,但终究是分流客源。
沈清辞没有慌乱,反而更加注重起自家特色。她坚持用大料包现卤,让香味持续飘散;把田螺和卤杂鱼这些独门产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还让周氏试着做了点爽口的凉拌海带丝(海带便宜),买卤味就送一小碟,清清口。
“老板娘,你们这田螺是独一份儿,别家没有!”有客人夸赞道。
“这海带丝送得好,解腻!”
靠着口碑和特色,沈记的生意在经历短暂回落后,又慢慢稳定在一个不错的水平,渐渐积累起一批忠实的回头客。
晚上打烊后,一家人围在后院算账。除去成本,每天的净利虽然不如开业那天,但比摆摊时还是翻了好几番。周氏和沈厚德脸上终于露出了踏实笑容。
“慢慢来,细水长流。”沈厚德抽着旱烟,语气里有了底气。
“嗯,”沈清辞点点头,看着记账的本子,“咱们现在算是站稳脚跟了。接下来,得想想怎么让生意更上一层楼。”
她心里盘算着,稳定的客源有了,但如何吸引更多新客人?是不是可以再开发一两种价格更亲民、又能当零食的新品?比如……卤鸡爪?或者,像陆公子说的,能不能和醉仙楼有更深入的合作,比如专门为他们供应一些特色卤味拼盘?
新的想法在不断萌芽。经营铺面的琐碎,没有消磨她的热情,反而让她看到了更多可能。只是,这每一步的尝试,都意味着新的投入和风险。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把这日常的营生,做得更扎实些。
她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心里清楚,安逸的日子不会太久,想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向前。只是,下一步该先迈哪只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