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左手边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老人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了军功章,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的勋章一应俱全,每一枚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荣誉。
他腰杆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偶尔轻轻摩挲着勋章。
他右手边是一位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的老科学家,老人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晏明洲一眼就认出来这正是为国家铸造了两弹一星的元勋之一。
他被安排在了英雄与国士中间,这个位置不是靠财富能换来的,也不是靠名气能争取的,是国家对他捐献两亿美金助力文化复兴、为经济改革建言献策的最高肯定。
晏明洲轻轻坐下,尽量不打扰身边的两位前辈,心里却无比踏实。
晚会正式开始,欢快的歌舞拉开序幕,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跳着充满时代特色的舞步,诙谐的相声逗得全场捧腹大笑,包袱里满是生活气息,反映农村变化的小品更是接地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晏明洲看得认真,偶尔跟着鼓掌,目光落在台上,感受着这个时代独有的热闹与淳朴。
晚会期间,每当节目转换的间隙,后排不少身居高位的部委领导,穿着将校呢军服的军队将军都会特意起身穿过过道走到他面前,主动伸出手:“晏先生,久仰大名!您为国家文化事业做的贡献,我们都记在心里了!”
“明洲同志,我是总后勤部的,以后华南集团有需要我们协调的地方,尽管开口!”
“晏顾问,我是国家科委的,早就想跟您当面请教科技产业发展的问题,您有空一定要给我们指导指导!”
这些画面都被现场嗅觉敏锐的媒体记者们用长焦镜头悄悄捕捉下来,这些互动背后是官方对晏明洲的高度认可,是极具价值的新闻素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到了零点敲钟前的关键时刻,台上的主持人发表完热情洋溢的新春贺词后,话锋突然一转,声音变得格外郑重:“在今天这个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还要特别感谢那些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海外侨胞们!他们虽然远在他乡,却始终牵挂着故土,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的养育之恩!”
“特别是以我们今天也在现场的爱国华商,晏明洲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心系桑梓、赤诚报国的赤子们!他们用真金白银支持国家建设,用远见卓识助力民族复兴,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演播大厅里那台最主要的摄像机缓缓转动,长焦镜头越过舞台越过前排的观众,最终精准聚焦在晏明洲的脸上。
五秒钟的面部特写!
电视画面里,晏明洲脸上带着温和而得体的微笑,恰到好处地展现着谦逊与自信。
他对着镜头,对着电视机前亿万的观众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抬起右手,掌心朝向镜头做了一个标准的拜年手势。
这个镜头通过电视信号,在同一时间传遍祖国的千家万户,印刻在无数人的记忆里,成为83年春节联欢晚会最经典、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之一。
春晚结束,后台一片喧闹,演员和工作人员们互相拥抱祝贺,分享着演出成功的喜悦,有人忙着合影留念,有人在收拾道具,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晏明洲没有立刻离开,他正想找个有电话的地方给远在北州的大伯一家打个电话拜年,问问他们春晚看得开心不开心,家里的年夜饭吃得怎么样。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里挤了过来,是顾岩。
他穿着一件厚厚的大衣,领口和袖口都沾了些雪花,脸上还带着节日的喜气,但眼神里却藏着一丝凝重。
他快步走到晏明洲面前,确认没人注意他们,从怀里掏出一个文件袋快速塞进晏明洲手里,文件袋有些温热,显然是一直揣在怀里的。
顾岩凑近晏明洲的耳边,声音压得极低,语速飞快:“明洲,有个事跟你说,你之前跟我爸提过的想在京城里搞一块地,建个集购物、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商业中心的事,有点麻烦。”
晏明洲指尖一紧,捏着文件袋的力道加重了几分,他早就看好了京城的一块核心地块,那里地理位置优越,未来潜力巨大,是华南集团进军北方市场的关键一步。
顾岩接着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无奈:“那块地不是空着没人管,牵扯到几个背景很深的老炮儿,都是早年在京城地面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根基扎得很深,平时连机关单位都要给几分面子,不太好动。我爸已经让人去打听了,对方态度很强硬,说那块地是他们的地盘,谁都不能碰。”
寒风从后台的门缝里吹进来,带着窗外的凉意吹散了些许年味。
晏明洲握着手里的文件袋,指尖能感受到里面纸张的厚度,京城的棋局还没结束,新的挑战已经悄然而至。
他抬头看向顾岩,“我知道了,麻烦你和顾叔多费心,这事我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