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万众瞩目(1 / 2)

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海洋咸湿与亚热带植物芬芳的暖风扑面而来,吹得人浑身舒畅。

晏明洲拎着公文包走出机场,叫了辆车直奔深圳国土局。在当时的深圳到处都是工地,尘土飞扬,路边的招牌大多是手写的,电线杆上贴满了招工启事。

很多人来这里是为了淘金,但晏明洲的目标更长远。他先是在深圳注册了华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五百万,足够他撬动土地市场,没人知道这家不起眼的公司背后握着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试点的核心政策。

他拿着文件找到国土部门,负责人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满脸疑惑:“晏先生,您确定要拿科技园南区和后海的地?那地方除了杂草就是滩涂,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晏明洲笑着点头,“我确定,麻烦尽快办手续。”

最终,他以每亩不足一万的价格拿下了后世寸土寸金的大片荒地。

消息传开,不少人私下议论:“这港商怕不是钱多烧得慌,买块烂地当摆设?”

晏明洲毫不在意,几十年后这些地的价值会翻涨千百倍,成为华南集团最核心的资产。

搞定深圳的土地,他马不停蹄赶往广州。

将北州明洲工业园的管理经验全盘复制,不局限于旧模式,他召集工厂负责人开会,桌上摆着从国外引进的设备资料:“低端玩具、贴牌服装全部砍掉!我们要做电子玩具、健康食品、时尚成衣,走高端路线!”

工人和管理层一片哗然:“晏总,这投入太大了,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晏明洲拿出早已打通的出口渠道文件:“我已经联系好了东南亚和欧美的经销商,只要产品达标,根本不愁销路!”

他砸巨资引进先进生产线,又从港城高薪聘请技术顾问,短短一个月,广州工厂完成脱胎换骨的升级。

一个以深圳为投资中心、广州为生产基地,集研发生产出口为一体的华南集团雏形初现。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南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里,家家户户的窗户贴满崭新的红色窗花,门口挂起寓意吉祥的大红灯笼,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还有各家厨房里飘出的鱼香、肉香,处处都是团圆的味道。

晏明洲没回港,那里的商业格局早已稳定,无需他操心,也没回北州,大伯一家的生活已经安稳,他不想打扰。

独自一人住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顶层套房,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珠江两岸璀璨的灯火,江面上往来的游船挂着红灯笼,笙歌笑语顺着风飘过来,他心里却没来由地泛起一丝孤单。

前世的除夕也是跟朋友们一起过,要么去国外旅游,如今事业有成,身边却空无一人。他抬手摸了摸口袋里,正想给北州打个电话,敲门声突然响起。

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位穿笔挺军装的年轻警卫员,军靴擦得锃亮,他对着晏明洲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晏先生,奉上级命令,特来接您北上参加今晚的春节联欢晚会。”

晏明洲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春晚的邀约不是简单的看戏,是最高级别的认可,是他身份的最终确认。

他转身拿起外套跟着警卫员下楼,一辆挂着白色军牌的墨绿色吉普车早已停在酒店大堂门口。

再次抵达京城时夜幕已经降临,整个城市被万家灯火和绚烂的烟花装点得如同白昼,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满是浓浓的年味。

吉普车没有在任何地方停留,径直将他送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门口。

推开门,晏明洲有些意外,没有想象中的奢华和气派,甚至有些简陋,场地不大,天花板上的灯光不算明亮,还带着些许晃眼,观众席是临时搭建的铁皮折叠椅,排列得整整齐齐,舞台背景是手绘的红色剪纸图案,透着浓浓的时代感。

但现场的气氛却热烈到了极点,红色的灯笼和彩带挂满四周,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穿梭在狭窄的过道里不停的沟通,演员们有的在补妆,有的在默念台词,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后台传来乐器调试的声音,夹杂着阵阵笑声,连空气里都飘着糖果和瓜子的甜香。

晏明洲穿着港城顶级裁缝连夜赶制的黑色中山装,面料是顶级羊绒,挺括不皱,剪裁上巧妙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既保留了中山装的庄重,又衬得他身姿挺拔、英气逼人。

负责接待的导演一眼就认出了他,脸上瞬间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上来:“哎呀!晏明洲先生!久仰大名!可把您盼来了!快跟我来,您的位置早就给您留好了,就等您了!”

导演亲自引路,穿过拥挤的人群时,不少人主动侧身让路,目光纷纷落在晏明洲身上,《人民日报》的报道早已传遍全国,大家都知道这位爱国华商的传奇。

当晏明洲走到自己的座位前看清身边的人时,心里不由得生出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