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回1981:奖励百亿美金 > 第229章 不谈公事,只聊情怀

第229章 不谈公事,只聊情怀(2 / 2)

一个红木茶几,表面有几道细小的划痕,是常年放茶杯留下的痕迹,上面摆着个搪瓷茶盘,放着三个白瓷茶杯,墙上挂着几幅装裱朴素的字画,都是顾振邦的老战友或学界朋友赠送的,没有名贵的名家大作。

最显眼的是整整一面墙的书柜,从地板顶到天花板塞满了各种厚厚的书籍,从线装的《资治通鉴》到精装的《全球通史》,甚至还有几本外文原版的历史着作,书脊大多被翻得发白,能看出经常被翻阅,有的书页里还夹着泛黄的书签。

整个房间里没有刺鼻的香水味,没有奢侈品的珠光宝气,只有淡淡的书香混着墨香,还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饭菜香,是排骨汤的醇厚香气,像极了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模样,让人浑身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

顾振邦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穿了件普通的浅灰色羊毛衫,领口松了两颗扣子露出里面的白色秋衣领。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镜腿用胶布缠了一圈,显然是戴了很久的旧物。

他手指在报纸上慢慢划过,偶尔会用笔在上面圈点几句,看起来就像隔壁那位爱读报的大叔,半点部长的架子都没有。

听到门口的动静,他才放下报纸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声音温和得像在跟晚辈说话:“来了?快坐,刚泡的菊花茶还热着,秋天干燥,喝点败败火。”

说着还抬手示意茶几上的茶杯,动作自然得像招待自家孩子。

晚饭很快就摆上了桌,用的是一张老式的八仙桌,桌面被打磨得光滑发亮能映出人影,木质纹理清晰可见,一看就是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四个人围坐正好,不用挤挤挨挨,膝盖离桌子还有一拳的距离,透着舒适的分寸感。

饭菜也简单得让人意外,四菜一汤,一盘番茄炒蛋,鸡蛋金黄蓬松,番茄酸甜多汁,汤汁还沾在盘边,一盘清炒西兰花,翠绿鲜亮撒着少许蒜末提香,一盘红烧排骨,肉块炖得软烂,筷子一戳就能穿透,酱汁浓郁,香气扑鼻,外加一锅玉米排骨汤,玉米炖得软糯,排骨脱骨,乳白色的汤面上飘着葱花,香气顺着锅盖的缝隙往外冒,让人闻着就胃口大开。

盘子都是普通的白瓷盘,筷子是实木的,用得有些年头,连盛饭的碗都是粗瓷碗,上面印着简单的蓝花纹。

林教授不停地给晏明洲夹菜,瓷碗里很快堆成了小山,嘴里还念叨着:“多吃点,你年轻,上午应对那些事肯定费脑子,这排骨是家养的,炖了两个小时,你尝尝鲜。”

说着,又夹了一块排骨放进他碗里,眼神里满是疼惜。

席间,顾振邦和林教授绝口不提上午的问询会,只拉着晏明洲聊家常,聊北州的秋景,聊那些无关紧要的旧事,气氛轻松得像真正的家庭聚餐。

“听小岩说,你老家是北州的?”林教授放下筷子,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角。

她语气温柔得像在拉家常,眼神里带着回忆的暖意:“我年轻时跟着考古队去北州做过田野调查,住了小半年,那边的秋天特别美,黄土高坡上的谷子黄了像铺了层金毯子。老百姓实诚得很,你跟他们掏心窝子,他们就把你当自家人,就是那会儿交通不方便,去一趟县城得坐驴车,颠得人骨头疼。”

说着还无奈地笑了笑,眼里满是对往事的怀念。

“是啊,秋天的打谷场村里人围着脱粒机忙活着,孩子们在谷堆上打滚,满身都是谷糠。”晏明洲顺势接话,夹起一块玉米放进嘴里,软糯的口感瞬间勾起设定里的回忆,“还有奶奶煮的玉米粥,熬得稠稠的就着腌萝卜吃,香得能多吃两碗。所以这次回来就想着能为家乡修几条路,让老百姓出门不用再坐驴车,建几所学校让孩子们能坐在亮堂的教室里读书。”

“你那个祖父,我在海外华人史料里见过记载。”林教授的目光里带着真切的欣赏,语气也软了几分,她抬手给晏明洲续茶,特意避开茶杯缺口的一侧,将温热的茶杯递到他手边,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还连忙缩回带着歉意笑了笑,“他当年在东南亚开纺织厂被当地人排挤,机器都被砸过好几次硬是靠诚信和技术站稳了脚。后来还捐了一大笔钱给北州老家修了两所小学,我去年去北州调研还见过那所学校,操场边的白杨树都长得比房子高了。”

“能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还没忘本,这份情怀比金山银山都金贵。”她放下茶壶,双手交叠放在膝上,语气诚恳,“咱们华国人最看重的就是根,不管走多远,记得家乡的秋景,记得自己是华国人,就不会走偏。”

晏明洲心里一动,林教授这话看似在夸祖父,实则是在帮他解围,更是在委婉提醒他,在京城比金钱更重要的是跟故土的羁绊,是对国家的归属感。

陈望年骂他资本逐利,顾家却把他往海外华人后代的身份上引,反复强调情怀、忘本,这是在帮他找台阶,也是在为他塑造有根的资本形象,让高层看到他的价值不止于赚钱。

这顿饭吃得很平淡,没有激烈的讨论,没有刻意的拉拢,甚至没提半个资本审查相关的字,却让晏明洲心里暖暖的。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家人是真心在为他着想,在用一种最体面、最不伤人的方式提点他保护他,像长辈对待自家晚辈一样,没有功利,只有真诚。

饭后,顾振邦放下碗筷,用纸巾慢条斯理擦了擦嘴,又喝了口茶漱了漱口。

他放下茶杯对晏明洲说:“明洲,陪我到书房喝杯茶,咱们爷俩聊几句。”

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温和,像长辈对晚辈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