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到七点,车间里就已经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早早地就来了,有的在检查机器,有的在准备棉纱,连平时最爱偷懒的几个年轻人,都低着头认真干活,生怕落后于人。
以前下午四点刚过,就有人开始收拾东西,等着下班,嘴里还念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没必要那么卖力,现在到了五点半的下班铃响,还有人舍不得走,跟车间主任商量:“主任,我能不能多干一个小时?把今天剩下的棉纱织完,多赚点钱给孩子买糖吃。”
车里再也听不到以前的闲聊声、抱怨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运转声,还有工人们互相交流技术的声音:“老张,你织的布怎么没疵点?教教我呗!我也想织优等品,多赚点钱。”
“你把纱线拉匀点,梭子走得慢些,注意力集中点,自然就好了。”
一个月后,明洲杯技术大比武在厂区广场上隆重举行。
广场中央搭了个简易的主席台,上面铺着红色的桌布,旁边挂着明洲服饰第一届技术大比武的横幅,风吹过,横幅“哗啦啦”地响。
霍长林亲自担任裁判,手里拿着评分表,仔细查看每个参赛工人的作品。
他一会儿摸一摸布料的质感,对着光检查有没有疵点,一会儿又询问工人的操作技巧,认真得像个学生。
晏明洲也来了,坐在台上,偶尔跟霍长林交流几句,眼神里满是赞许。
比武结束后,颁奖环节成了全场的焦点。
当李卫国从晏明洲手里接过三百块现金和烫金的首席技工证书时,这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突然红了眼眶。
他双手捧着证书和钱,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对着晏明洲和霍长林,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谢谢……谢谢厂长,谢谢晏老板,我……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拿这么多钱,还能有这么大的荣誉……我以后一定好好干活,不辜负你们的信任!”
台下的工人们也都跟着鼓掌,掌声雷动,比刚才比武时的欢呼声还要响亮。
有的工人还拿出手帕擦眼泪,嘴里念叨着:“太好了,以后咱们也有奔头了!”
-
发薪日那天,工厂财务室门口摆了两张大长桌,桌子上用一沓沓崭新的大团结铺了一桌子,红色的钞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晃得人眼睛都花了。
路过的工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盯着看,眼神里满是期待。
霍长林亲自带队发薪,手里拿着工资表,一个个念名字:“生产一班一组,张大牛,本月计件工资一百二十一块三角五分!”
张大牛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快步走了过去。
他的布鞋在水泥地上蹭出轻微的“沙沙”声,走到桌前时,双手不自觉地在工装裤上蹭了蹭。
裤子上还沾着早上从车间带出来的棉絮,蹭过掌心时有些发痒,却压不住他心里的激动。
霍长林把那沓用牛皮纸绳捆着的钞票递到他手里,张大牛的手抖了一下。
钞票边缘蹭过他粗糙的指腹,让他瞬间红了眼眶。
他低头数了一遍,又抬头看了看霍长林,再低头数第二遍,声音带着哽咽:“一……一百二十一,真的是一百二十一……”
周围的工人都凑了过来,看着他手里的钱,发出阵阵惊叹。
张大牛突然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抱着钱,肩膀不停地抽动。
他以前在村里种地,一年到头也赚不到一百块,现在一个月就能拿这么多,家里的孩子终于能上学,老婆也不用再天天补丁摞补丁了。
“生产二班三组,赵秀兰,本月计件工资一百三十五块零八分!”
赵秀兰是个四十多岁的女工,头发用蓝色头巾包着,露出的鬓角已经有了白发。
听到名字,她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快步走到桌前。
接过钱时,她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了霍长林的手,赶紧缩了回去,又双手把钱捧在怀里,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霍厂长,这……这真是我的工资?”她不敢相信地问,眼泪已经流了下来,滴在钞票上,她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我儿子下学期要上初中,学费一直没凑齐,现在终于够了,还能给他买个新书包!”
霍长林看着她,笑着点了点头:“赵大姐,这都是你应得的,以后好好干,工资还能更高。”
赵秀兰用力点头,对着霍长林深深鞠了一躬,又对着晏明洲的方向鞠了一躬,才小心翼翼地把钱放进贴身的布袋里,双手捂着布袋,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接下来,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张张钞票被递到工人手里。
有的工人拿到钱后,当场就把钱分成几份,一份塞给身边的老婆,一份准备寄回老家。
有的年轻工人则兴奋地举着钱,跟身边的工友炫耀:“你看,我这个月拿了九十八块!下个月我要再努努力,争取过百!”
人群里,李卫国也拿着自己的工资,除了计件工资,还有二十块钱的首席技工津贴,一共一百五十六块。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地喊叫,只是双手捧着钱,慢慢走到广场边的老槐树下,抬头看着树枝上的麻雀,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满足。
他想起自己刚进厂的时候,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每天干着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资,心里早就没了干劲。
现在,霍厂长来了,不仅让他靠技术赚到了钱,还让他得到了首席技工的荣誉,这辈子,值了。
晏明洲站看着眼前这幅热闹又温暖的景象,心里也满是感慨。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王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霍经理这招,真是说到了工人的心坎里。”
王虎点了点头,语气里满是敬佩:“是啊,以前厂里死气沉沉的,工人都混日子,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有干劲,连车间里的机器都好像比以前转得快了。”
晏明洲笑了笑,没再说话,只是目光投向远处的厂房。
阳光洒在厂房的屋顶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机器的轰鸣声从厂房里传出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闷,反而充满了活力。
这时,霍长林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工资表,笑着对晏明洲说:“晏总,这个月全厂的平均工资比上个月翻了一倍还多,工人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下个月的产量肯定还能再涨!”
晏明洲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许:“霍经理,辛苦你了。做得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霍长林笑着说,“对了,王奎那边,已经交给派出所了,他的那些罪行,足够他判几年了。”
晏明洲点了点头:“做得好,杀鸡儆猴,以后厂里再没人敢搞小动作了。”
两人相视一笑,目光再次投向广场上的人群。
工人们还在兴奋地议论着,有的在计划着怎么花这笔钱,有的在商量着下个月怎么提高产量,整个厂区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