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回1981:奖励百亿美金 > 第126章 全新的计件工资

第126章 全新的计件工资(1 / 2)

门“砰”地被推开,王虎带着两个穿深蓝色安保服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三人脚步沉稳,鞋底踩在地板上发出整齐的“咚咚”声。

“霍经理。”王虎站得笔直,目光扫过地上的王奎,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

“把这位严重损害工厂利益的王师傅,请去该去的地方。”霍长林指了指地上的王奎,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好的!”王虎应了一声,和两个年轻人一起上前,一左一右架起王奎的胳膊。

王奎突然爆发出一阵杀猪般的嚎叫,他挣扎着,手脚乱挥,“我不去!放开我!霍长林你这个小人!你陷害我!龙四不会放过你的!你们这些新来的,都没好下场!”

他的指甲在安保队员的胳膊上划出几道血痕,安保队员却没松手,依旧牢牢地架着他往外走。

路过刘胖子身边时,王奎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伸手去拽刘胖子的衣角,声音里带着哀求:“老刘!你帮我说句话啊!咱们可是一起跟龙四打天下的兄弟!你忘了上次你儿子上学,还是我帮你找的关系?你不能见死不救啊!”

刘胖子吓得赶紧往后缩,双手紧紧抱在胸前,头摇得像拨浪鼓,眼神躲闪着不敢看王奎,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我……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别找我……”

其他干部也都低着头,没人敢吭声,只有王奎的嚎叫和拖拽声渐渐远去,直到会议室的门重新关上,那声音才彻底消失。

霍长林走到主席台中央,目光扫过台下像鹌鹑一样缩着脖子的干部们。

他们有的盯着自己的鞋尖,有的抠着桌缝,还有的悄悄用袖子擦着额头上的汗,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茶缸,喝了一口热茶,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压下了刚才的一丝冷意。

他放下茶缸,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各位,我这人很简单。”

“谁想好好干,我给升职,给加薪,给你们应得的一切,只要你有能力,哪怕是刚进厂的学徒,也能当车间主任。”

他顿了顿,眼神陡然锐利起来,指了指刚才王虎出去的门,“但谁要是还想跟以前一样,混日子,搞小动作,把厂里的钱往自己口袋里塞……”

他没把话说完,却故意停顿了几秒,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话语里的威慑力。

台下的干部们一个个把头埋得更低了,连大气都不敢喘。

过了好一会儿,刘胖子才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声音细若蚊蝇:“霍……霍经理,我们……我们肯定好好干,绝不再犯以前的错。以后您说东,我们绝不往西,您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声音参差不齐,却都带着十足的敬畏。

霍长林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们。散会吧,回去之后把自己手底下的事理清楚,下午我会去各个车间巡查。”

干部们如蒙大赦,一个个轻手轻脚地站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出会议室,生怕动作大了惹霍长林不高兴。

等最后一个人走出去,霍长林才靠在椅背上,轻轻舒了口气。

这第一仗,总算是打赢了。

当天下午,纺织厂门口的布告栏前围满了人。

布告栏是用木板钉的,边缘已经有些腐朽,上面贴着两张盖着明洲服饰总经理红印的公告,鲜红的印章在白纸上格外醒目。

第一张是《关于开除生产车间员工王奎的决定》,上面详细罗列了王奎虚报账目、中饱私囊、勾结外人损害工厂利益的种种罪行,最后写着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工人们围在前面,有的踮着脚看,有的互相念给对方听,议论声嗡嗡作响:

“我的天,王奎竟然干了这么多事?难怪他平时穿得油光水滑的,原来钱都是这么来的!”

“上次我领劳保手套里面全是破洞,我还以为是厂家的问题,原来是他搞的鬼!”

“霍经理也太厉害了吧,刚上任就查出这么多事,这下可算为民除害了!”

正议论着,霍长林拿着一个铁皮喇叭走了过来。

喇叭是旧的,表面的漆掉了不少,露出里面的黑色铁皮。

他把喇叭凑到嘴边,轻轻敲了敲,“喂喂”。

电流的杂音“滋滋”地响着,嘈杂的议论声瞬间小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同志们,大家先安静一下,我给大家讲讲第二张公告。”霍长林的声音通过喇叭传出去,带着点电流的杂音传遍了整个厂区,“这张是《关于推行全新计件工资制度及举办全厂技术大比武的通知》从今天起,咱们厂彻底废除大锅饭,以后干多干少不一样,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啥?多劳多得?”人群里立刻有人喊了一声,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工人,他手里还拿着刚从车间带出来的梭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霍经理,您的意思是,我们织多少布,就能拿多少工资?”

“对,就是这个意思!”霍长林指着公告上的表格,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鼓动性,“大家看,织一米平纹布,算三分钱,织一米斜纹布,五分钱,要是能织出没有一个疵点的优等品,价格再翻一倍!我给大家算笔账,手脚麻利的老师傅,一天织个一百米优等品斜纹布,就能赚十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三百块!”

“三百块?!”人群瞬间炸了锅,惊呼声此起彼伏,有人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比国营厂的厂长工资都高啊!霍经理,这是真的吗?不会是哄我们干活的吧?”

说话的是个穿灰色工装的老工人,叫李卫国,在厂里干了二十多年,技术公认最好,却因为大锅饭,每个月只能拿固定的三十七块五。

他手里紧紧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期待和不安。

“当然是真的!”霍长林举起手,像是在发誓,“我霍长林在这里保证,只要大家肯干,工资一分都不会少,而且每月十五号准时发薪,绝不拖欠!咱们明洲服饰说话算话,绝不骗大家!”

他顿了顿,又指着公告的后半部分,声音提得更高:“不仅如此,下个星期咱们还要举办明洲杯技术大比武!纺纱、织布、印染,每个工种都比,只要能拿第一名,除了三百块现金奖励,还能被评为咱们厂的首席技工,以后每个月额外享受二十块钱的技术津贴!走到哪儿,你都是咱们厂的技术大拿,所有人都得高看你一眼!”

这话瞬间点燃了工人们的热情!

之前还带着疑虑的眼神,此刻全都亮了起来。

李卫国常年佝偻的背不自觉地挺直了些,他那双因为常年握纱锭而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着,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

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能靠自己的手艺多赚钱,还能拿到首席技工的名头!

“我要参加!我就不信我比不过别人!”

“我也要参加!以后我天天加班,多织点布,争取这个月拿一百块工资!”

“霍经理,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以前在这儿干活混日子,现在总算有奔头了!”

工人们的欢呼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像一股暖流,在厂区里涌动。

霍长林看着眼前这幅热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

新制度推行的第一个星期,整个纺织厂都变了样。

以前早上八点上班,总有工人磨磨蹭蹭,八点半才能到齐,有的还找借口迟到,说家里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