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岁末捷报(2 / 2)

淳于越脸色一白,急忙辩解:“可那是法家的法子!儒家讲究‘礼法’,若人人都学此法,弃礼法于不顾,天下岂不乱套?”

“博士忘了,孔夫子也说‘因材施教’,治国难道不该‘因时制宜’?”妘姮放下茶杯,目光清亮,“昔日周室行分封,是因天下未统;如今大秦一统,若仍守着古法不变,才是真的误国。大哥只是明白了‘民生为重’,并非摒弃儒家——博士若真为儒家着想,不如多教弟子些农桑、律法知识,而非只知背诵典籍。”

淳于越被说得哑口无言,怔愣片刻后,只能躬身告退。看着他落寞的背影,妘姮轻轻叹了口气——儒家的危机,从来不是因为法家的打压,而是因为自身的固步自封。若不能与时俱进,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次日,咸阳城外,扶苏乘坐的轺车缓缓驶来。他身着玄色朝服,比离京时消瘦了些,眼神却越发坚定。嬴政亲自在城门口迎接,见他下车,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此行辛苦你了。”

扶苏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感慨:“父王,儿臣此次在关东,才明白‘治国’二字的重量。昔日儿臣固守儒家典籍,险些误事,多亏阿姮点醒,儿臣才能做成些实事。”

嬴政笑着点头,看向跟在扶苏身后的妘姮:“阿姮,你大哥平安归来,你这做妹妹的,可有礼物送他?”

妘姮从内侍手里接过一个陶罐,递给扶苏:“大哥,这是我给你的新年礼物,里面是新麦种,明年春天种在关中田里,或许能多收些粮食,让百姓少些饥馑。”

扶苏接过陶罐,入手沉甸甸的,心中满是触动:“多谢阿姮,大哥一定好好利用这些种子,不辜负你的心意。”

岁末的钟声渐渐临近,咸阳宫张灯结彩,处处透着喜庆。妘姮站在兰池边,看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嬴政的生辰也快到了。

她抬手摸了摸手腕上的红痣,进入空间——图书馆的书架上,一本《水经注》映入眼帘,她忽然有了主意:不如画一幅《关中水利图》作为贺寿礼物,将关中的河流、水渠、农田标注清楚,再附上改良水利的建议,既实用,又能帮嬴政规划民生工程。

寒风卷着雪花落在她的发间,妘姮却丝毫未觉寒冷。

她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咸阳宫,心中满是期待——新的一年,大秦会越来越好,那些她在乎的人,也会平安顺遂。

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