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咸阳,雪落得绵密,章台宫的铜铃在寒风中轻响,殿内却暖意融融。
嬴政捏着两份捷报,指尖反复划过“关东流民安置九成,水渠初通”“匈奴溃逃三百里,边境暂安”的字句,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陛下,扶苏公子已过函谷关,明日便可抵咸阳;蒙将军派来的使者也在殿外候着,说要当面禀报边境情况。”赵高躬身禀报。
嬴政放下捷报,眼中满是笑意:“让使者进来。”
使者身着玄甲,身上还带着北境的风雪气息,进门后跪地行礼:“启禀陛下,蒙将军已率大军驻守长城沿线,修复烽火台,匈奴经此一败,短时间内不敢再犯。将军还说,此次能速胜,多亏公主提议的‘棉衣随粮草同步运输’,将士们冬日行军无冻毙之虞,方能全力作战。”
“好,好!”嬴政连说两个“好”字,看向殿外飘落的雪花,“蒙恬守边,朕放心。传旨,赏蒙恬及北境将士绸缎千匹、粟米万石,再让少府赶制一批御寒衣物,年后运往边境。”
使者领旨退下后,嬴政重新拿起扶苏的捷报,指尖停在“以工代赈,流民皆愿劳作,无人再滋事”那行字上,忽然想起扶苏此前坚持分封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这趟关东之行,终究是让他长了见识,明白了“仁政”不在空谈,而在实干。
此时,兰池宫内,妘姮正蹲在案前,看着宫人将挑选好的种子分装在陶罐里。她手腕上的红痣隐隐发烫,方才进入空间时,特意从农家乐市场的种子架上选了些适合关中气候的新麦种和蔬菜种,打算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扶苏和蒙恬。
“公主,这些种子真的能比寻常种子高产吗?”宫人好奇地问。
妘姮点头,指尖拂过陶罐上的纹路:“这是‘改良麦种’,成熟期比寻常麦种短十日,还能抗倒伏;这些是‘耐寒白菜种’,冬日在温室里也能种。大哥在关东赈灾时总说百姓缺粮,蒙将军守边也需要粮草,这些种子或许能帮上忙。”
正说着,内侍来报,说淳于越求见。妘姮皱了皱眉,让宫人先退下,自己则坐在石凳上,等着这位儒家博士。
淳于越身着儒衫,面色凝重地走进来,躬身行礼后,开门见山地说:“公主,扶苏公子此次关东之行,竟摒弃儒家学说,推行法家之策,还说‘空言仁政无用’,长此以往,儒家恐在大秦无立足之地,还请公主劝劝公子。”
妘姮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淳于博士觉得,什么是儒家的‘仁政’?是让流民冻饿而死,还是让他们有活干、有饭吃?大哥在关东用‘以工代赈’,让三万流民安稳过冬,这难道不是‘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