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阳刚漫过将军府的回廊,雪儿就抱着个铁皮糖罐坐在门槛上。罐子里的水果糖纸在光里闪着彩,是她五岁那年我买的,有几颗糖纸都粘在了一起——那三天她生闷气,就把这些糖扔在罐底,连看都不看。
“爸,”她倒出颗裹着透明糖纸的糖,对着光转了转,“你当时看到这糖罐盖满了灰,是不是就知道我气坏了?”
我手里正擦着幅旧地图,是当年我总跟她趴在桌上看的那张,边角被她的小手摸得发毛。“何止知道,”我把地图铺平,上面还留着她画的小旗子,“心都跟着这糖罐一起凉了。”
雪儿把糖塞回罐里,跑到我身边蹲下来,下巴搁在我膝盖上,像当年趴在地图上的样子:“那我开始问啦?第一个,我不跟你一起看你最喜欢的地图了,你是不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是,像地图缺了块最重要的版图。往常你总抢我的放大镜,说“爸爸看这里,像只小兔子”,那天我把放大镜递到你面前,你头也不抬地说“不要”。地图摊在桌上,阳光照着空荡荡的桌边,突然觉得这张陪我打赢过仗的图,变得冷冰冰的——原来孩子的陪伴,是生活里最暖的底色,那些突然的缺席,会让所有熟悉的东西都失了温度。
“是,”我捏了捏她的发顶,比当年扎手的胎发软了好多,“觉得地图上的山河,都没了意思。”
“第二个,你观察我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我的小嘴巴撅得能挂住一个小油壶?”
觉得了,像只气鼓鼓的小蛤蟆。你坐在石阶上看蚂蚁,嘴巴撅得老高,连蝴蝶停在你鼻尖上都不笑;我故意咳嗽,你就把嘴撅得更高,下巴都快碰到胸口。后来王副官偷偷跟我说“元帅的嘴能挂油壶了”,我这才发现,原来孩子的气性,全写在嘴巴上——那些藏在“撅嘴”里的委屈,比哭出来更让人心软。
“觉得了,”我笑着刮了下她的嘴角,“当时就想,要不要真挂个油壶试试。”
雪儿往我怀里蹭了蹭,铁皮糖罐“哐当”撞在我军靴上:“第三个,你有没有故意在我面前提起‘玩’这个字,想看看我的反应?”
有,像在试探地雷。我跟卫兵说“今天天气好,适合放风筝”,眼睛却瞟着你;我说“荷塘的船该放了”,手指偷偷数你眨眼的次数。你每次听到都攥紧拳头,却偏要说“不好玩”,那小模样,像只嘴硬的小猫——原来父母的试探,从来都带着小心翼翼,那些藏在“提玩”里的妥协,是想给你个台阶下。
“有,”我声音软了些,“就盼着你说‘我也想玩’,爸立马就带你去。”
“第四个,你是不是问过门口的卫兵,我有没有跟别的将领出去玩过?”
问了,一天问三回。我拽着卫兵问“元帅跟李将军出去过吗”“王叔叔带她放风筝了吗”,卫兵被我问得直摆手,说“元帅除了院子,哪儿都没去”。当时又松又酸,松的是你没跟别人玩,酸的是你连玩都没心思——原来父母的占有欲,在孩子身上最明显,那些藏在“询问”里的在意,是怕你的委屈,被别人先发现。
“是,”我望着门口的卫兵岗,“就怕你跟别人玩了,把爸爸忘了。”
“第五个,当你终于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是,气自己笨,笑你这点小心思。想明白的那一刻,真想给自己两拳——怎么就忘了跟你的约定?可看着你枕头下那只画着我的纸船,又忍不住笑,觉得我家雪儿的气性,比谁都可爱。后来抱着你说“爸爸错了”,你还嘴硬说“知道错就好”,那小模样,气人又招人疼——原来父母的心情,总在孩子身上七上八下,那些又气又笑的瞬间,全是藏不住的爱。
“是,”我把糖罐抱在怀里,“气自己是个糊涂蛋,笑我家雪儿比谁都聪明。”
雪儿忽然从背后拿出个布偶,布偶的嘴撅得老高,手里攥着只小纸船。“爸,这个给你。”她把布偶塞进我怀里,“你当时看着我撅嘴的样子,是不是心里在想‘这小丫头,怎么就这么招人疼’?”
布偶的布料是用她当年的围嘴改的,还带着点奶香味。我望着她眼里的光,那光里有晓眉的影子,眼泪没忍住,掉在布偶撅着的嘴上。
“是,”我把她搂进怀里,“疼得想把你揉进心里。”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厨房,雪儿正翻着本旧食谱,某页画着个小叉子,旁边写着“雪儿爱吃的桂花糕”——是当年我记的,那三天她没吃,这页就空着。“爸,”她用指尖点着小叉子,“你当时是不是把这页翻了好多遍?”
我在蒸桂花糕,蒸汽把眼镜蒙上了白雾,像当年她气鼓鼓的脸:“何止,都快把纸翻烂了。”
“第一个,我把你给我买的糖都放在一边不吃,你是不是觉得我肯定是生了大气?”
是,觉得这气比台风还猛。你以前看到糖就眼睛发亮,那天我把糖罐放在你桌上,你连看都不看,第二天糖罐还在原地,糖纸都没动过。我捏着颗糖放嘴里,觉得比黄连还苦——原来孩子的拒绝,从来都带着分量,那些藏在“不吃糖”里的失望,比哭闹更让人心慌。
“是,”我把蒸好的桂花糕端出来,撒上糖霜,“当时就想,这气要是能转到我身上就好了。”
雪儿的耳朵红了,像当年偷吃糖被抓包的样子:“第二个,你观察我的那三天,是不是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是,慢得像熬鹰。第一天觉得像过了一周,第二天像过了一个月,第三天盯着日晷看,觉得指针都睡着了。老司令说“青木你这几天魂不守舍”,我却觉得,时间哪是慢,是被你的委屈拉得老长——原来父母的煎熬,从来都跟孩子的情绪成正比,那些藏在“慢”里的度日如年,是怕你把心憋坏了。
“是,”我给她递过块桂花糕,“慢得想把日晷砸了。”
她往我身边挪了挪,食谱的纸页蹭过我的手背:“第三个,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因为战争的消息让我感到害怕,所以才反常的?”
想过,夜里抱着你妈妈的牌位哭。那段时间前线总传消息,我怕你听到“打仗”就怕,怕你觉得爸爸会出事。有次你说“爸爸别去打仗”,我心里一揪,以为你反常是因为这个。后来才知道,你怕的不是战争,是爸爸说话不算数——原来父母的担心,总绕着孩子的安全转,那些藏在“怕你怕”里的恐慌,是最本能的护犊。
“想过,”我声音低了些,“怕你夜里做噩梦,没人哄。”
雪儿指着食谱上的糖罐图案:“第四个,我不跟你撒娇要抱抱了,你是不是觉得我的小胳膊再也不会环住你的脖子了?”
是,觉得心里的空缺再也填不上了。往常你每天早上都要吊在我脖子上,说“爸爸抱高高”,那三天我伸着手,你却绕着走。晚上躺在床上,总觉得脖子空荡荡的,像少了块最重要的骨头——原来孩子的撒娇,是父母最踏实的依靠,那些藏在“不抱”里的疏远,比任何惩罚都让人难受。
“是,”我把她捞进怀里,让她的小胳膊环住我的脖子,“怕得夜里睡不着,总摸脖子。”
她合上书,轻声问:“第五个,你是不是从我的眼神里看出来,我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真的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