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取出一枚铜符,正面刻有犁头与箭镞图案,背面为“自由垦土”四字。她将符交给李承之。“这是通行令符,可保你在境内畅通。出了境,就靠你自己了。”
李承之双手接过,放入怀中。
当天下午,三支小队在城门外集结。每队由五名士兵护送一名文书官,携带密封国书与记录本。李承之站在最前方,背对城门,面向东方驿道。
艾琳登上高台,亲自监督出发。她没有穿王袍,只披了一件深色斗篷。风吹起她的发丝,她抬手按住。
“出发。”她下令。
鼓声轻响,队伍依次启程。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声音清脆。李承之回头看了眼高台,转身踏上道路。尘烟缓缓升起,沿着驿道向东飘散。
厅内三位谋士留了下来。
军情谋士摊开一张旧图。“瓦兰三年前换王,现任君主好战,常征调民夫修堡。若其注意到我们立国,极可能视作威胁。”
民政谋士翻阅笔记。“科尔不同。其地多商族,重利轻权。只要有利可图,未必敌对。但若我们闭关自守,他们也会转而扶持其他势力。”
典仪谋士沉吟:“北境残部情况最复杂。原属旧王朝边军,如今自立为营,不受任何国节制。他们缺粮少铁,很可能想打劫我们。”
艾琳听着,手指轻敲桌面。“所以不能等他们来试探。我们必须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她下令:“设立边境情报站,每三天收一次消息。所有外来商旅,登记姓名、来源、货物。严禁铁器、兵器私下交易。”
“是。”
“另外,让巡理使林昭加快下乡进度。民间若有流言,立即上报。尤其是关于‘外敌将至’这类话,一个字都不能漏。”
命令传下后,厅内只剩她一人。她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驿道。尘烟已淡,人影不见。
她知道,这一行人走得很慢。他们不会急着赶路,也不会轻易露身份。他们会住在路边小店,假装是行商助手;会混入市集,听当地人聊天;会在酒馆角落记下每一句有用的话。
但她也知道,外面的世界不会因为他们谨慎就变得温和。
瓦兰的骑兵是否已经在边境集结?科尔的商人是否已经向朝廷报告新国出现?北境残将会不会趁机南下?
这些答案,现在没人知道。
她转身离开窗边,走向案台。桌上放着一份空白文书,标题是“外交纪要”。她拿起笔,却没有写。
笔尖悬在纸上,一滴墨落下,晕开一个小黑点。
她放下笔,走出厅外。
风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