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甲御天 > 第67章 入京伊始

第67章 入京伊始(2 / 2)

他的奏对,既有对四皇子策略的肯定(给足了皇帝和四皇子面子),又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了更狠辣、更务实的修正,展现了他作为一线统帅的丰富经验和战略眼光。

皇帝萧衍听得十分仔细,不时发问,萧凡皆对答如流,数据详实,判断精准。

“如此说来,爱卿仍需朝廷大力支持?”萧衍最后问道。

“非为臣需,实为社稷需,为陛下之伟业需。”萧凡巧妙回答,“南阙若定,南方百年无忧。然此战关乎国运,若无充足准备,臣恐有负圣恩。”

萧衍沉吟片刻,未置可否,只是道:“爱卿所言,朕已知悉。具体方略,容朕与内阁、兵部再议。爱卿一路劳顿,先在京中好生歇息几日,随时听召。”

奏对结束,表面平和,实则机锋暗藏。萧凡既展示了能力和忠诚,也巧妙地提出了要求,并将皮球踢回给了皇帝和朝廷。

明面的风波暂时平息,暗地里的绊子却接踵而至。

其一,离间。很快,京城便有流言传出,说镇南王对四皇子的策略不以为然,在御前大肆驳斥,声称书生之见误国。同时又有人私下向大皇子一系透露,说萧凡盛赞四皇子贤明,远胜某些人(暗指大皇子)。

此举恶毒,意在同时挑起萧凡与四皇子、与大皇子的矛盾。

萧凡闻之,只是一笑置之,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澄清。反而在一次皇室小型家宴上(皇帝并未出席),主动向四皇子萧景禹敬酒,直言:“殿下之策,深得兵法‘上兵伐谋’之精要,臣在南疆实践,深感受益匪浅,仅略作补充以适应实地情况罢了。”态度坦诚,给足了萧景禹面子,也让流言不攻自破。至于大皇子那边如何想,他并不在乎。

其二,刺探。澄瑞园周围,明显多了许多形迹可疑的“闲人”。更有甚者,竟有宵小之辈试图夜间潜入,目标直指萧凡随身携带的文书箱箧。然而,这些人都被萧凡提前布置的暗哨无声无息地解决或驱逐,连一点水花都未能泛起。

其三,拉拢与腐蚀。接下来几日,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有明目张胆送来重礼希望“结交”的豪商,有拐弯抹角打探南疆军务物资需求的官员,甚至还有代表某些权贵送来绝色歌姬的……萧凡一律闭门谢客,所有礼物原封退回,态度鲜明地划清界限。

其四,旧账与新忧。忽然有御史旧事重提,翻出当年萧凡初到南疆时,为快速稳定局势,曾以雷霆手段剿灭几个不服王化的山寨,杀戮过重,有“嗜杀”、“有伤天和”之嫌。同时,南方某郡突然上报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请求朝廷紧急调拨粮草,而该郡的粮仓本该有大量存粮以备南疆不时之需。

前者是攻讦萧凡个人品德,后者则是试图从实际利益上切割本该支援南疆的物资。

对于“嗜杀”的指责,萧凡直接让幕僚将当年那些山寨劫掠边民、袭击官军的累累血案整理成册,连同朝廷当年的剿匪批文一并公之于众,冷冷地反问:“对豺狼仁义,便是对百姓残忍。莫非御史大人认为,该任由其屠戮我大梁子民?”

而对于洪灾索粮,萧凡并未直接反驳,而是通过兵部提出:可先从南疆军粮中紧急调拨一部分支援灾区,但请朝廷务必在三个月内补足,并额外增拨一成以弥补南疆可能因提前调粮而产生的风险。此举既顾全了大局,又将难题抛回给了朝廷——若不同意,则见死不救;若同意,则南疆粮草问题反而可能获得更多解决。

萧凡如同一位高超的弈者,在京城的漩涡中心,从容不迫地应对着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他心思缜密,准备充分,反应迅速,时而以理服人,时而以退为进,时而强硬反击,将种种算计一一化解。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皇帝最终的态度,宰相陈松的底牌,大皇子的下一步,以及那位深藏不露的四皇子,都尚未真正亮出爪牙。

萧凡在京城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