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编的,想……想放这儿卖,”小男孩脸通红,“我想赚点钱,给爷爷买束花。”
结巴的孩子接过竹篮,摸了摸:“编……编得不错,比……比我第一回强。”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把竹篮摆上去:“就放这儿,标上‘小师傅作品’。”
学竹蜻蜓的姑娘给小男孩塞了块糖:“卖了钱,阿姨带你去买花。”
小男孩攥着糖,眼睛亮得像星星。
没过几天,那竹篮真卖出去了,买的人说看着亲切,像自己小时候编的。
小男孩来拿钱时,眼里含着泪:“谢谢你们,我爷爷肯定高兴。”
结巴的孩子突然说:“你……你要是想学,来……来竹满堂,我……我教你。”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也说:“是啊,多个人多份热闹,竹满堂就喜欢爱琢磨的孩子。”
学竹蜻蜓的姑娘把自己的竹刀递给他:“先用我的,等你编出像样的,再给你做新的。”
小男孩拿着钱,攥着竹刀,给仨人鞠了一躬,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秋天摘柿子时,竹满堂又多了个小身影——就是那个小男孩,跟着他们学编竹器。
他学得慢,竹条总缠在一起,急得直跺脚。
“别……别急,”结巴的孩子手把手教他,“我……我那时候,比……比你还笨。”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给小男孩递了块柿子:“歇会儿再学,吃点甜的就有劲儿了。”
学竹蜻蜓的姑娘把自己编的竹蜻蜓给他:“照着这个编,慢慢就会了。”
小男孩啃着柿子,看着手里的竹蜻蜓,学得更带劲了。
天冷后,火塘边更热闹了,多了个小身影围着转。
小男孩坐在小板凳上,跟着学编竹筛,竹屑落了满身也不在意。
“你看这孩子,跟结巴小时候一个样,较真,”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添着炭。
学竹蜻蜓的姑娘笑着说:“这才好,编竹器就得较真,差一点都不行。”
结巴的孩子看着小男孩,突然觉得,这竹满堂的日子,就像这火塘,越烧越旺,暖烘烘的,照得人心亮。
跨年夜,竹满堂的灯笼又亮了,这次多了盏小男孩编的,虽然简单,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李奶奶端来饺子,笑着说:“人越来越多了,明年得搭个大竹棚,不然站不下。”
结巴的孩子喝着桂花酒,脸红红的:“咱……咱再种点竹子,让……让竹满堂的竹子,长……长满整个山坳。”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瞪了他一眼:“先把城里专柜管好再说,别净想些远的。”
学竹蜻蜓的姑娘和小男孩在旁边笑,火塘的光映着所有人的脸,暖融融的。
新年第一天,仨人带着小男孩,在新竹苗旁插了块竹牌,上面刻着“竹满堂第十一茬”,旁边多了个小小的身影,跟他们仨手拉手。
阳光穿过竹枝,在地上织出金闪闪的网,把五个身影缠在一起,像根越来越结实的竹绳。
结巴的孩子看着竹牌,突然觉得,说话结不结巴,真的一点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竹满堂的日子,像竹子一样,一茬接一茬,绿油油的,透着股生生不息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