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竹喇叭喊:“想让名字上鱼,就来学编竹器!”
围观的人笑得直拍手,当天就有十几个报名的,竹料差点不够用。
秋天的向日葵籽熟了,竹满堂的孩子们坐在竹席上剥瓜子,壳堆了满满一竹簸箕。
结巴的孩子把瓜子仁装进竹罐里,给每个来学编竹器的人抓一把。
“这……这是院里长的,甜着呢。”他说。
那个穿西装的人又来了,没提批量生产的事,就蹲在旁边剥瓜子,说“尝尝你们的烟火气”。
孩子递给他个竹罐:“带……带点回去,比城里买的香。”
竹溪从城里带回个新鲜玩意儿——竹制的咖啡机,说是年轻人设计的新款。
结巴的孩子看着稀奇,摸了半天:“这……这也能出咖啡?”
年轻人笑着演示:“竹壳保温,煮出来的咖啡带着点竹香,城里人爱喝。”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抿了一口,皱着眉:“不如咱的绿豆汤好喝。”
大家都笑了,孩子突然说:“咱……咱编点竹制的绿豆汤罐,比这实用。”
冬天的雪下得勤,院里的向日葵秆子被雪压弯了,结巴的孩子用竹条捆了捆,当柴火烧。
火苗“噼啪”响,映得满棚子暖烘烘的,大家围在炉边编竹制的暖手宝。
戴草帽的老爷爷也来了,手里拎着个竹制的小炭炉:“我照着你编的躺椅样式,改了个这,烤手正好。”
孩子接过来摸了摸,竹面打磨得光溜溜的:“比……比买的好,不……不烫手。”
跨年夜,竹满堂的灯笼上都贴了红纸上的名字拓印,风一吹,像无数个小灯笼在飞。
结巴的孩子给每个人发了根竹制的小蜡烛,说“点……点着,许个愿”。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许完愿,凑过来问:“你许了啥?”
他红着脸:“想……想让院里的种子都发芽,想……想‘竹丁簿’写……写不下。”
年轻人笑着说:“这愿望简单,明年咱多找几块竹牌。”
新年第一天,结巴的孩子在院里栽了棵新竹苗,旁边插着块竹牌,上面刻着“竹满堂第二茬”。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向日葵籽撒在竹苗周围:“让它们接着当邻居。”
戴草帽的老爷爷蹲在旁边,用竹刀在地上画:“明年我来编个竹制的秋千,挂在这两棵竹子中间。”
孩子看着竹苗,突然觉得,日子就像这竹子,一茬接一茬,总能冒出新绿来。
说话结不结巴?
不重要。
重要的是,手里有竹条,身边有熟人,院里有盼头。
“竹满堂第二茬”的竹苗刚冒尖,就被院里的鸡啄了两口。
结巴的孩子赶紧用竹条编了个小笼子,把竹苗罩起来,像给它戴了顶小帽子。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看着直乐:“这下鸡再也啄不着了,比篱笆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