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家谱(1 / 2)

她捡起个红透的,掰开递给他一半:“你看,竹编的不光能装东西,还能当缓冲垫,比塑料的好多了。”

他咬了口柿子,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忙用手背擦:“明年咱编个大竹网,摘果子更方便。”

有个摘柿子的小男孩突然喊:“快看!竹牌上的名字快满了!”

大家都围过去看,竹牌上的名字已经挤得快要看不清笔画,像片密密麻麻的小竹林。

结巴的孩子摸着最底下自己的名字,突然说:“咱……咱拓个印吧,留着明年刻新竹牌。”

拓印那天,阳光正好,孩子们蹲在地上,用红纸把竹牌上的名字一个个印下来。

红纸上的名字歪歪扭扭,却像活过来似的,在风里轻轻晃。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拓印纸笑:“这就是咱竹满堂的家谱啊。”

他看着那些红纸上的名字,突然觉得,说话结不结巴真的没关系。

反正竹条会替他说话,编出的竹器会替他说话,就连竹牌上挤挤挨挨的名字,都在替他说着日子里的热乎气。

风穿过竹林,带着竹香,吹得拓印纸哗啦响,像在说:挺好,就这样挺好。

红纸上的名字拓印了满满三张,结巴的孩子找了个竹制的夹子夹着,挂在竹满堂最显眼的地方。

有人来学编竹器,瞧见了就问:“这是啥?像庙里的功德簿。”

他咧着嘴笑:“是……是咱这儿的‘竹丁簿’,来……来过的都在这儿。”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凑过来,指着自己的名字:“你看我这字,比刚来时好看多了吧?”

孩子点点头,突然觉得,这些名字比任何奖状都金贵。

开春的风还带着点凉,“竹丁簿”被吹得哗啦响,像在数人数。

结巴的孩子给“竹料领养处”添了个新规矩,领竹条的人得带颗种子来,种在院里。

“让……让竹子有伴儿,”他边挖坑边说,“花啊草啊,都行。”

第一个带种子来的是那个戴草帽的老爷爷,拄着拐杖,手里攥着颗向日葵籽。

“这玩意儿长得快,夏天能给竹子挡挡太阳。”老爷爷把种子埋进土里,拍了拍。

入夏的向日葵真长起来了,秆子比竹苗还粗,花盘大得像小太阳。

结巴的孩子编了个竹制的支架,给向日葵搭着,怕它被风吹倒。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花盘下,数里面的瓜子:“等熟了,炒着吃,香得很。”

有个来领竹条的小伙子笑:“你们这儿不光教编竹器,还管种庄稼啊?”

孩子摇摇头:“是……是让日子长得更……更热闹。”

戴眼镜的先生又来了,这次没带记者,就揣了包新茶,用竹制的小罐装着。

“纪录片得奖了,”他给大家倒茶,“评委说,就爱看你们这儿的烟火气。”

结巴的孩子没听懂啥叫烟火气,只知道先生夸他们了,赶紧把那罐茶塞进竹柜里,说“留……留着过年喝”。

先生看着墙上的“竹丁簿”,突然说:“我也领根竹条吧,编个茶杯垫,配我这茶罐。”

文化节上,竹满堂的摊位前摆了个新物件——用“失败品”拼的大竹鱼,身上贴满了红纸上的名字拓印。

有人问这鱼卖不卖,结巴的孩子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卖,这是咱……咱的镇摊之宝。”